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月1日实施以来,零负团费、增加购物点、强迫购物等恶性经营行为被遏制,长久来看,这将倒逼中国旅游业重新洗牌,带来该行业的深刻变局。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可谓旅游法的首场“大考”。据全国假日办8日发布的数据,国庆假期中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在出游人数不断刷新的同时,作为经营主体之一的旅行社却光景惨淡。
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这一规定对于长期依靠低价竞争、吃购物回扣为生的大部分中国旅行社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连日来,四川、河南、湖南、安徽等旅游大省,不断有旅行社经营惨淡、业务量大跌的新闻见诸报端。
叫停零负团费、强迫购物,使旅行社报价猛烈上涨,由此导致业务量的迅速下跌。湖南海外旅行社分公司经理刘韧介绍,今年十一各大旅行社接团数量较往年大幅下降,由于团费大涨,业务量同比明显缩减。
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说,这几年国内旅行社总数明显上涨,但单体营业额增加却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入行门槛低,市场长期处于散乱差、同质化的低端行业格局,小作坊式的经营主体占据市场,常见无序滥价竞争与违规经营。
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部署开展旅游市场检查工作,发现违规经营赴台旅游、恶性价格竞争、擅自转团卖团等多项问题,共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企业331家,违法违规旅游从业人员193人。
专家指出,在旅游法新时代,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将被倒逼调整,自驾、自助游逐渐发育成熟,中国旅游市场的主体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李经龙指出,旅游法实施后,一批依靠不正规渠道盈利的小作坊式旅行社将逐渐淡出行业,旅游市场将面临重新分配。“实力强的规范化旅行社将在差异化竞争中逐渐形成细分市场和不同定位的竞争格局,并在自我巩固和相互兼并中走向集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