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技艺
苗锦在我国传统织锦中独具特色,至今仍保有传统艺术风格和织造技术的产品。 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织。《黔书》称这种织法为“通经回纬”。其使用的平纹木机,必须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装入花纹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纬.依花纹图样轮麻色彩分块、分区,分段挖花缂织,其特点是: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克经.只显影纬不露经线。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花纹生动活泼,反面呈不规则状。纬线并不贯穿整个幅
面,花纹轮郭边界与地纹之间的交接处,留有一定的空隙,俗称“水路”。如细品味,很有些雕刻镂纹的立体效果。 苗锦纹饰题材广泛,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川日月。无所不有。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既有规律性的几何纹,又有古典式的菱形,四方形、还有介于几何纹与自然纹间的装饰纹样。艺术手法简洁、大胆夸张,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的疏密虚实、粗细大小、斜直长短等进行变化与组合捧列,总体布局均衡,结构严谨,在安静中有动势,规整中有变化,展现了一种明快活泼而又朴实纯真的艺术情趣。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织锦方法有挑织、机织、编织三种。挑织都属宽锦,机织和编织只用于锦带。
挑织宽锦的地区不多,而织锦带则较普遍。挑织是将牵好的经线上筘,并引进“综线”(织布时使经线交错上下分开,以便掷梭引进纬线的设备)后,放在织布机上,用一块长约一尺、宽约五分的光滑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线逐一挑通,然后掷梭引进一根纬线,拉筘拍紧。接着利用综线交错上下分开经线,像织平布一样织一根纬。第三根纬线仍为挑织,如此循回织成的宽锦,称为挑织。挑织宽锦,主要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等县、市,但各地的具体情况又有所区别。织即用织布机织锦,与一般织布的设备有所不同。织平布只用两个综线,而织锦用的综线至少是五个。每个综线都联着一块踩板,脚踏踩板,牵动综线而将经纱交错上下分开。每次只能踩两块,依次进行,或周而复始,或踩毕倒回。机织的花纹要简单一些,不如挑织的多样,并且都是左右对称,千篇一律。一般多用于织锦带。
编织即以手代替挑板或综线来交错上下分开经线的编织方法,只能用于宽一寸以下而经线较粗的锦带。一些少女在上山干活或放牧时,将牵好的经线卷好、上筘(短筘),随身携带,在空闲时,即以一端系于小树上,一端系于腰带,手拣经线而引进纬线。编织的花纹同机织一样。
苗锦中最精者首推贵州凯里市舟溪、麻江县下司和丹寨县南皋一带的“短裙苗”丝锦。这一地区苗族以细丝为经纬纱,在织机上借助竹片挑纱和脚踩蹑拉动经纱,然后投梭拉筘,织出的锦细腻有光泽,手感轻
柔,色彩淡雅,图案有飞鹭、浮萍、游鱼、八角花、寿字纹、几何纹、菱纹等。该锦用丝之细,达到每平方厘米经纱60根、纬纱90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