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徐霞客入黔古道考察记(三)

    古道走向:白云山-鞍脚-干沟-土地关-谷增-中寨-东基下寨-东基上寨-凯坝-竹林山

    走下白云山

    “十八日,辞自然师下山,一里半,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数家在南麓,为永丰庄,皆白云寺中佃户也。”徐霞客在贵阳与长顺交界的白云山考察两日后,于明戊寅四月十八日下山往平坝县而去。

    我在白云山“逗留”的时间要比徐霞客长,8月初追寻徐公的足迹考察白云山以后,<<徐霞客游记大词典>>的作者张兴华老师找上门,希望我能在下一步的考察中,帮他斧正一些可能存在的地名错误。这位老前辈治学严谨,他曾陪同我考察过徐霞客古道,知道我是一步一个脚印沿自然村考察。承诺了张老前辈并设法购买高精度的地图,等买到地图后才发觉地图不仅有差错,而且长顺、平坝、花溪三个县的重复地名多。待逐村查对地名完成图上作业后一次突发变故让我大病了一场,等病情稍好已是9月初了。
 
    9月5日,带上两个烧饼当干粮我再次来到白云山,徐公当年所写的“流米洞”、“白云寺”以及寺内的“跪井”都还在。只是当年满山的参天古树早在大跃进时期砍光了,现在山上的树都是后来种的人工林。而早晚出现的“玄色、白色诸猿”早巳没了踪迹。
 
    行前邀请白云山镇文化站长雷善扬前来马铃乡政府,与乡政府安排的向导魏永富一起核对地图和地名。我们三人按照<<徐霞客游记>>所载的下山方位和里程数,确认徐公走下白云山所记载的“永丰庄”即今天的鞍脚村。虽然徐公所写的“干沟”、“水车坝”至今还用这个地名,但是还得按他所记载的方位和里程找到“土地关”和“一碗水”这处山泉,方能提供充实的证据,于是我们决定就从干沟村开始考察。
 
    今年贵州气候异常,都进入9月了气温还在30度以上。一个多月没下雨了,烈日暴晒,农民正忙着在山坡上收苞谷,路上找个人问路都难。干沟村不通车路全靠步行,我们在新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叫杨明英的中年妇女带路。
 
    踏着明清古道来到干沟村,该村属贵阳管辖,位于长顺县白云山西北山脚下。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他途经干沟村路过土地关,并在路边一处叫“一碗水”的小山泉喝过水。果然,我们在距干沟村半里的山脊路边上发现了一个残缺的土地庙,徐公所说的“土地关”是这里应该准确无疑。
 
    再往前半里,按徐公所说的方位我们居然看到了“一碗水”这处山泉。没想到都快四百年了,这个小碗儿般大的山泉依旧流淌着。正犯愁深不到一寸的山泉咋能喝到嘴?只见给我们带路的农妇摘下两片树叶,用一片叶子卷成筒状放在流水处,于是泉水就通过树叶做成的水管流了出来。然后她再用一片树叶卷成一个喇叭状的水勺,接满了水仰头喝下。
 
    徐公离开“干沟”从“一碗水”经过“谷精村”、“东基寨”,然后经凯坝进入平坝县境的。
 
    徐公所记载的“谷精村”即今日的谷增村,而他所途经的“东基下寨”和“东基上寨”明清时称董纪寨,今日则称为下云村和上云村,上寨居住着苗族,下寨居住着布依族。
 
    这一带是贵阳、黔南州和安顺地区三地交界处,是汉族、苗族、布依族的杂居地,当地农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为生。虽说徐霞客在游记中称这一带为土司管辖的“苗蛮”之地,但从他用汉语和布依语标注地名这点上看出,明代末年这一带早巳是汉、苗、布依杂居了。
 
    例如汉语的谷精村,当地布依语称为“高穴”,而苗语的读音则是“抵格森”。再如布依语的“东基”是中寨的意思,而苗语的读音却是“拉革”。“拉”是山冲,“革”是茶叶,意为种茶的山冲。的确也是,这一带山冲里还有不少古茶树。
 
    我从独山一路考察过来,在古籍中发现古代地名一般不容易变更,考察地名十分方便。只是近几十年政府设立了“地名办公室”后,经常瞎折腾随意更改地名。有了电脑很多官员反而更迷信,从按“吉利文化”更改地名,到逢年过节去庙里烧香拜佛保佑升官发财,如今发展到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几乎都要抽签打卦了。
 
    顶着烈日一路奔波,大病初愈的我好几次几乎趴下,也把向导老魏累得气喘嘘嘘。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又累又饿,通过考察逐村摸清了这一段徐霞客古道的具体走向。

 
徐霞客当年在白云山考察建文皇帝遗迹时曾住宿过的白云寺

 
“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此处也称天子洞,相传为建文帝所居之处。

 
白云寺内“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楹下,是为跪勺泉”


白云寺内的明代柱脚石

 
从贵阳方向上白云山的古道

 
干沟村今貌,“有坞自东北向西南,是为干沟”

 
“北上半里是为土地关”,至今在路左侧草丛仍可见土地庙遗迹

 
“下关半里,凿石坎停细流一盂,曰一碗水”

 
“行者以口就而啜之”

 
“一里半,有村在北山下,是为谷精”,图为今日谷增村。

 
当地的布依族

 
当地苗族服饰,左面戴尖头帕的自称“青苗”,右边带银叉的称为“花苗”
 

被徐公称为“寨中悬小支尽处,皆瓦房鳞次,非其他苗寨所及”的东基上寨

 
当地人仍在使用的石磨和风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黄成德 文章来源: 精英博客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2-11-2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