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积为151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52公里,南北最长67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贞丰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人口约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96%,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1%左右。在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之前,贞丰为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该县四周群山环抱,山水风光秀丽,浓郁的布依风情,古老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景观,独特的生物资源,丰富的水能矿产。全县所辖区域有珉谷镇、者相镇、北盘江镇、龙场镇、白层镇、鲁贡镇、挽澜乡、连环乡、鲁容乡、沙坪乡、长田乡、平街乡、小屯乡共6镇7乡,280个村,2个街道居委会,6个社区。
贞丰秦属夜郎之地,汉分属牂牁、同亭两郡。唐属明州,清朝初年,在贞丰设立永丰州,清嘉庆年间,贞丰发生地方暴乱,因平暴有功,嘉庆皇帝赐“忠贞丰茂”匾额给贞丰,于是,取匾额中间的“贞丰”二字,将永丰州改为“贞丰”州,民国2年(1913年)改名贞丰县。
境内地处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著名的天下奇观、地质极品的“双乳峰”,有集静、雅、奇、秀,山、岛、湖、峡为一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岔河,有玲珑别致的竹林堡石林,有雄奇险峻的北盘江大峡谷,还有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等。风景优美,具有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分布区域
铜鼓十二则广泛流传于布依族地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六盘水市等区域。贞丰布依族“十二则”铜鼓乐谱源于历代家族秘传,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习俗。
历史渊源
贵州布依族是使用铜鼓的主要民族之一,在铜鼓流传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铜鼓除作为乐器使用外,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如作礼器、重器、葬具、贡赋、贮贝,借以传授礼仪与道德规范。它是权力、荣誉、智慧与财富的象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贵州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几乎都有一面铜鼓,由寨老或族长保存,同时,保管铜鼓的人有的既是寨老又是老摩公(巫师),只在隆重节庆、丧葬、祭祀时才使用。明清以来,贵州方志中记述“仲家”(今布依族)使用铜鼓的资料比比皆是。“仲家”在明清时期,喜欢在铜鼓上刻字,托名“孔明”所造,籍以抬高身价。贵州的布依族“俗尚铜鼓”、“岁时击铜鼓为欢”的记载也不少。《黔苗图说》、《黔记》:“补笼仲家,贵阳、南笼(今兴义)、安顺三府、定番、广顺二州皆有之。以十二月朔为大节,岁时击铜鼓为欢。掘地即得铜鼓,武侯南征所遗者,重价争购”。《独山县志》:“仲家好楼居......丧祭,凡亲属眷及瓜葛,本村邻舍,男妇,络绎成群,......男女对击铜鼓,木鼓,鼓声相应,稍不合节,罚酒一瓢,饮至昏醉”。乾隆《独山州志》卷三:“丧葬......击铜鼓”。乾隆《贵州通志苗蛮》:“岁时,击铜鼓为欢”。道光《安平县志》:居丧“击铜鼓,邻村闻鼓声毕至”。 文献中大量记载布依族先民使用铜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