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少数民尤其是苗族,以芒筒芦笙为传统的乐器。从芒筒芦笙的普及程度、芒筒芦笙的制作工艺、芒筒芦笙的独特演奏方式极其宏大场面看,堪称“中国芒筒芦笙之乡”。
据传,芦笙乐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西南夷时,为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用当地水竹制成了多簧气鸣乐器,供给人们吹奏,后来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以芦笙作为最常用的娱乐工具。到了宋代(公元970年前后),丹寨苗族祖先“嘎由”利用当地楠竹和水竹,制成了一种重低音共鸣乐器,取名为“莽筒”,并用来与芦笙一同演奏。这即是后来的“芒筒”。以后,其它地区的芦笙爱好者闻名而来,学习制作和吹奏“芒筒”,使“芒筒芦笙”合奏的表演形式广为流传。
丹寨现在保存着最大的芒筒,长4.5米,竹筒直径约25厘米,重量达40公斤,被誉为“世界巨芒”。
般是“一对”。方圆十里七村八寨仅有一对。这种芒筒的制作和吹奏极其讲究。砍竹制作芒筒,要“择日子”,挑选个吉日到竹林里焚烧香纸,由寨中年长的老者开砍第一刀,将林中最好的竹砍下,拿到家里精心制作。制作完毕后要举行“开音”仪式,二人将巨芒扛到寨坝中间,系上红绸,祭师朝太阳出来的地方祝词,以米酒喷洒芒筒,寨中资格最老的吹奏手吹9次长鸣,才算为芒筒开了音。巨大的芒筒一般不常吹奏,仅在进行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