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的侗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医药学体系,由于侗医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简便实用,在侗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根基。涌现了许多侗族民间医药高人,同时丰富了侗医理论,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代表着全世界最高侗医药水平的中国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县中医院侗医药特色科室。
侗药绝大部分是来自野生植物,有时也种植一些贵重或稀有的植物药材,外来药比较少。侗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单方发展为复方,酒药、膏药、丹药、散药,药物与医疗共同得到了发展。
侗药特色:侗药一般对花类药物不作加工。可做成丹药、膏药、酒药、粉剂、打刀烟等制剂。
侗医简史:早期以巫医为主,其医学发展经历了原始医学、侗傩医学(即巫医医学)、经验医学,理论医学等阶段。其核心是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思想,主要强调气和水在维持人体功能活动中的重要性。疾病分为冷病和热病。
侗医理论:六性六味理论。六味为酸涩、苦、辣、香、淡、甜。六性为热、凉、收、散、退、补。用药先要掌握六性六味,根据六味与六性的药物对应关系,以疾病的临床表现确定用药。如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用药才能对症。
诊断方法:问病、望诊、摸审和切脉。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有退热、除寒、发汗、排水、补、刮、拽七处等法,也使用内服药,并有缝合术、骨折复位术、膀胱取石术等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