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的意思是驱逐或除却。我国远古时代驱逐疫鬼的活动称之为“傩”。傩源自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意识。(图腾是一个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如山、水、云、河、牛、马、羊、龙等。)在两三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傩活动在贵州这块土地上,被变异地发展、继承焉,即是“傩戏”。溯其渊源,傩戏于宁代形成,明初随朱元璋的军队带到我省安顺,并保存流传至今。安顺的地戏,也就是以驱邪酬神为目的的原始傩戏。
傩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遗产,在艺术上和科学上均有宝贵的价值,它联系着民间信仰、民俗民风和民族的审美意识,构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民艺术表现体系。
傩戏的特征是戴着面具演出。面具是由白杨木、丁香木或柳木雕刻而成,略小于脸面,演出时罩在脸上,面具造型在五官部位着力渲染,以变形夸张的手法突出个性。
贵州傩戏遍及全省汉、苗、土家、仡佬等八九个民族居住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傩戏群。傩戏群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变人戏、傩堂戏、地戏。近年来已逐渐被国内外戏剧理论家和专家所认识,并高度评价傩戏,称之为戏剧的“活化石”。1986年10月,我省安顺察官屯地戏团,被邀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法国第十五届秋季艺术节和在西班牙举行的马德里第二届艺术节,他们的演出深受观众欢迎。1988年11月,贵州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在北京展出,引起首都文艺界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贵州的傩戏群已是我国一笔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对象。目前,贵州有一支傩戏、傩文化研究队伍,而且形成了傩戏、傩文化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