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现代“屯堡人”屯堡文化和屯堡人的成因

  说到屯堡人,今天我们大家都会习惯地想到生活在平坝、安顺一带那些石头建筑中,自称朱元璋后代的人们。当然他们毫无疑问的确实是屯堡人。但我今天想与大家探讨的是这些屯堡人的文化为什么会经历数百年而固守自今?要探讨这点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远,放得更广。

  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还有其他的屯堡人呢?有!如果单是以这种固守文化的态度而言,以这种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封闭起来的态度而言,我们周围就存在不少这样地“屯堡人”,而且这些“屯堡人”处在屯堡人固守文化的各个时期,我们不妨把他们现代“屯堡人”。

  所谓现代“屯堡人”指的就是三线建设时期内迁到贵州的那些军工企业、大企业的员工,这些人来到贵州后把自己紧紧的包裹在在本企业这个局限性极强的文化空间内,对当地的文化,包括当地更早时期导入的外来文化采取一种藐视和敌视的态度,从而形成一个个文化区域上的小圈子,现代“屯堡文化”由此而生。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有的现代“屯堡文化”已经与周边文化全部或大部分渗透、同化了,但也不乏还固守在自己那一个微不足道的区域文化圈中的人群。而这种文化与其文化的发源地的文化发展已经完全不能同步。但他们还是津津乐道于“如何如何”又去看到一点或学到一点新的东西,而完全不顾及自己身处的文化圈因为过于狭小而完全没有自我更新或发展的动力。

  更奇怪的是在现代屯堡文化不断通过渗透与本地文化溶合的同时,新的屯堡文化区又在不断的产生。这里不妨与几个实例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正在消失的现代“屯堡文化”

  以贵州轮胎厂为例,80年代中期以前在贵州轮胎厂存在着大量由上海内迁而来的员工,这部分员工占总员工半数以上,于是在轮胎厂就出现了极其明显的屯堡文化现像。

  当时的轮胎厂连家属区也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内迁员工宿舍区,一个是当地及其他地方原工宿舍区,在当时的轮胎厂经常能听到探亲回来的员工在感叹,上海又有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新风俗,上海人现在又喜欢如何如何的生活,总之他们生活的一切都以上海为榜样,于是跟在上海文化后面坚难而痛苦地学习追踪了几十年。

  80年代中期后随着生产的需要,企业不断壮大,员工人数比之前增长了十多倍,于是这些亚上海人也即现代“屯堡人”在员工中的比例积极下降,于是“屯堡文化”现象基本上被粉碎掉。想想他们上海人不承认其为上海人,贵州人不承认其为贵州人的处境与屯堡人不是极为相似吗?这种正在消失的“屯堡文化”还包括当时大批内迁的军工企业如今已军转民迁出山区的员工。

  仍然固守的现代“屯堡文化”

  以011为首的军工企业为例,当时随着三线建设大量的军工企业进入贵州,而这些企业的进入往往是整编迁入,他们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当地人强上许多,于是不愿意与周边来往,走进这些企业你听到的是与东北话为基调柔和进包括天津等地方语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在生活中,包括生活习惯上他们都要与当地人拉开、甚至强制人为的拉开距离,好像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极其落后,就连小孩上个补习班不能回老家,最次也要到贵阳。

  笔者曾经在小河目睹过一次招工,当时由小河政府牵头,数家民营企业要在小河极贫困的下岗员工中招收上千名员工,工资最少的600余元多的可达1000以上,比这些下岗员工100多元的生活费相比应该诱惑力极大,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工竟然只招到3名员工,可见“屯堡文化”势力之强。由此你也不难推断出为什么屯堡人为什么能固守数百年而不改变自己的文化。

  正在新兴的现代“屯堡文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发达地区的不少企业包括发展国家到华投资的不少企业落根边远地区,形成目前所谓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内生活的人们,对当地的文化同样采用拒之于千里的态度,一些新兴的现代“屯堡文化”区域正在产生。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屯堡文化的产生基本上遵循了这么一条规律,即屯堡文化是来源于文化发展地区的文化,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被周围相对比较落后的文化所包围,于是出于自尊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这种相对发达的文化就自我封闭起来。这种封闭现象在外资企业中也广泛存在,其实屯堡文化从经济上而言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相对于其发源地的同源文化屯堡文化在不断的退化落后;另一方由于自我封闭屯堡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相对落后文化又不能起到带动、促进的作用。当然单纯作为一种文化研究屯堡文化也具有他相当的文化价值。

  屯堡文化——每当看到安顺、平坝一代的屯堡人我都充满了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而每当看到那些自視清高的现代屯堡人我则充满了可恨、可气、可悲的情感,不知道我们的后人过几百年后又会如何来看待这些现代的和古老的屯堡文化现象。

  好在随着经济交流的加速,文化渗透的速度也不断加断,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现代屯堡文化现象必将消失无踪,可能到那时要做的是如何保护那些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文化了。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私自转载)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申敏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5-11-01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