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这是从省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决策。由此而来的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体制,齐心协力,奋力突破,全省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了多年未见的好势头。全行业连续五年持续稳定地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完成了“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增长25%的总体目标。实践证明,着重打好基础,致力开拓市场,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旅游管理,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旅游素质,是贵州旅游业实施精品战略,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到二十九个产业,数十个方面,关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是牵动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产业链条。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全面强化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才能夯实旅游业大发展的基础,并不断积累更大发展的后劲,促进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崭新的、富有特色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照着这样的路走下去,旅游业必将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发挥关联拉动作用,彰显后发优势,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大课题。这两年旅游业发展虽然同兄弟省、市比尚有差距,在约2500万人次游客中,省外游客只有880万人次,而广东占三分之一,上海占九分之一,北京更少,国际游客尚处在推进发展阶段。但在我省来讲,为不少农民离土离乡或离土不离乡增加致富门路,为财政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为农村“三个基本”的落实开拓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旅游业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产业,且旅游资源可以永续利用。贵州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省份,其最独特、最不可替代、最具市场比较优势的珍稀资源,就是遍布全省乡村原生态的非物质性及多民族文化遗产,是世界旅游组织官员所赞赏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图画”。但同时它又是最脆弱、最易被摧毁的。只有首先保护好资源,才有可能让资源可持续利用,使产业可持续发展。所以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指出的“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生命力,环境是竞争力”是应当在全省高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我们要发展的,不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旅游业,而是能够长期可持续富民的旅游业,贵州旅游业要实现快速、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以量取胜”思维定式的束缚,走出一条“以特取胜”、“以质取胜”、“以效益取胜”,继续促进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贵州旅游业发展之路。建立一个延长产业链的深度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把红色旅游同自然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把旅游产业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旅游产业同工、农、商产业结合起来,把观光旅游同度假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旅游同抓实“三个基本”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从单一开发到多元开发的转变,变“单兵突进”为“整体联动”,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把旅游业的开发和“西电东送”、生态建设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交通、扶贫、绿化、环保、城建等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集成度,加大对重点旅游区的投入,使其尽快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要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拉动作用,争取突破性进展。近两年,我省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步缓解。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载体,以关联产业为纽带发展旅游积极性空前高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相继推向市场,引起国内不少省市的密切关注。走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就要努力消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或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活力。力争在旅游景区、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以及旅游业投融资渠道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贵州旅游已被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视线,要继续借助这一平台,高起点地、强力度地、大覆盖地宣传贵州,并将文化与旅游两大资源,转为两大产业,进而抓住这个贵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我们要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拉动作用,走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我省是在全国最早提出“旅游扶贫”这一概念的省区之一,今天旅游富民仍然是我省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旅游就是搞扶贫”,搞旅游就是支持“三农”,搞旅游既能富民,又能兴黔,这是贵州旅游业肩负的重要的特殊使命。实践已经证明,我省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得到了实惠。特别是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让缺乏科技知识的农民,立即成为乡土专门人才,把世代心口相传的歌舞艺术、蜡染技艺、刺绣银饰技术等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新天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有近60万乡村居民依托旅游业走上了致富之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话,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从旅游开发中尝到了甜头的山区农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开始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大批过去的“伐木者”变成了现在的“添绿者”,成为山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动力。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贵州开展旅游扶贫意义深远,不仅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减轻财政压力、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城乡建设、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效果明显,而且在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整体素质方面,也是更深层次的“扶贫”,是物质与精神文化双重的“脱贫致富”。要继续实施旅游富民战略,在广泛开展各类乡村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示范项目,在取得一定成功经验之后,循序渐进,逐步推开,争取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开辟新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