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贵州大学古生物与生物成矿研究所(以下简称“贵大古生物所”)在江口桃映镇发现庙河生物群,让整个古生物学界都为之振奋(本报曾进行报道)。它与同时代的瓮安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构成了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后中国华南地区温暖海洋真核生物辐射的重要一幕,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埃迪卡拉动物辐射前夕多细胞生物演化的重要化石证据。
2004年初,凯里四中生物教师巫宜山在带领学生进行野外科普活动时,在凯里市西北郊翁塘一带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和棘皮动物始海百合化石。5月,贵大古生物所介入主持这一发现的研究,并将之命名为“凯里杷榔动物群”。凯里杷榔动物群由腔肠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6个门类及大量遗迹化石组成,其中以棘皮动物的始海百合和节肢动物的三叶虫类化石最为常见。通过对其与凯里生物群(台江)的始海百合进行比较,发现杷榔动物群的始海百合化石腕枝稍短、分枝简单,比凯里生物群的更为原始和简单,从而为寒武系始海百合个体发生、形态功能的演化发育提供了重要材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早寒武世扬子地台早期生物发育、分布的信息。
去年一年,在我省的牛蹄塘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和瓮安生物群都有重要的化石新发现,在金沙县岩孔镇长岩沟村,贵大古生物所发现了大量原始的球状海绵体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寒武纪最早的海绵体化石,为海绵动物在筇竹寺期和南皋期早期第一次大辐射提供了证据。贵大古生物所在凯里生物群采集到的一块节肢动物化石中发现该动物肠道中有佩奇虫类碎片及细菌,过去也有学者在论著中提到寒武纪奇虾类捕食动物,但像这样的直接证据还从未发现,该发现的论文在英国学术刊物上发表后,英国bbc广播公司随即采访了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早期后生生物学家康卫·莫里斯,他认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说明凯里生物群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很有研究价值。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教授在2004年6月3日和7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分两次撰文公布和发表了瓮安生物群贵州小春虫化石的发现,这一发现,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可靠化石记录的历史向前推进到寒武纪之前的4000万年,也由此证明两侧对称动物发育阶段的“遗传工具包”以及模式形成机制早在寒武纪之前的4000万年就已形成。
随着我省古生物研究在国际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古生物极其丰富的探索价值,国际古生物学界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觅求科学的真知。记者从贵州大学古生物与生物成矿研究所获悉,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州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地质大会正在紧张的筹备中,8月13—17日,与会的各国专家和学者将在我省进行为期7天的野外考察活动,为随后召开的会议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