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舞,小孩可跳不了,太耗费体力了。”跳完一遍粑槽舞,几个青年男子一边坐在粑槽上抽烟休息,一边向记者介绍粑槽舞在村里的地位。这些人是罗甸县国光村的布依族村民,粑槽舞正是这个布依寨子的传统舞蹈。
一般有老人过世的时候,村民们才会跳起这个舞蹈,以示悼念。道具就是村民们打年粑用的粑槽和粑棍。一个粑槽旁边要站四个人,每人手中都拿有粑棍。随着皮鼓的节奏,棒子在他们手中“挥舞”,与粑槽形成摩擦,通过不停地换位,达到“花样百出”的效果。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结构严谨、节奏鲜明,展现出这个男子群舞的阳刚之气。村支书王国仲是这支队伍的指导,“我们到都匀都表演过好多次了,还教附近的武警跳过这个舞呢,外地人都非常喜欢呢。”
这个舞蹈的体力消耗决定,未成年人很难跳出舞蹈的气势。由于很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村里能“挤”出来的粑槽舞的舞者也就是10个人,两个人击鼓,8个人打粑槽。农忙的时候,大家都需要忙自己的庄稼,只有农闲的时候,才有时间聚在一起练习。此外,也并不是每户有丧事的家庭都会跳起粑槽舞,这还要看各自的经济条件。王支书说:“办丧事不但要跳舞,还要杀牛,都是为了给老人尽孝心。加上其他花费,一般都要上万。”除了牛是一笔大支出外,粑槽舞的舞者也会有一定的报酬,一个队员一般都能拿上几十块钱。
其实,舞蹈并不难,村里的年轻人一般都能舞上几下,“可以锻炼身体嘛。”关键就是一个规范的问题,王支书就是村里的“舞蹈老师”之一,教会很多年轻人跳规范的粑槽舞。现在这支队伍里最小的是24岁的王国永,他也是王支书的学生。长辈教晚辈,舞蹈在村里代代相传。
这个舞蹈是罗甸县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重点打造的一个节目,现在这批队员已经来到县城集中排练。在舞台上跳舞,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环境的改变,这跟在村里田坝上表演的区别不大。但是舞台上,一般都需要的演出服装却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王支书也面露难色:“我们当然也有传统的布依族服装,但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人穿了。主要是因为土布织起来太麻烦,我们平时穿的都是在城里买的。”队伍里的一个个年轻人都穿着光鲜的各色t恤、衬衣,布依土布已经在他们之间失宠,但是布依人的粑槽舞却仍然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个舞蹈锻炼身体呀,更何况这是我们布依人的舞蹈……”
传统的祭祀舞蹈
粑槽舞,布依语称“喽咙”,广泛流传于我省的布依村寨,罗甸县的粑槽舞比较典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全·贵州卷》评价,罗甸县国光村的粑槽舞内涵丰富,套路繁多。
打糍粑是布依人的风俗,糍粑也是布依族同胞喜欢的美食之一,建新房、婚嫁等也都少不了糍粑。粑槽舞就是根据这些特别的风俗而来的。国光村的王国仲介绍,粑槽舞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全舞共有十八步,每一步都有布依语名称:第一步:“喽咙”,意是先喝酒再去打;第二步:“刷”,意是晒花;第三步:“大”,意是碎花;第四步:“干”,意是碾花;第五步:“费”,意是抽花;第六步:“贡”,意是弹花……第十八步,“咙先”,意是散客回家。现在,粑槽舞已经跳出了祭祀场合,广泛出现在各种节庆、比赛等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