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中国规模最大的苗族村寨,是众多旅游者领略中国西南苗族风情的上上之选。
住在苗家传统的吊脚楼,品尝风味独特的苗家年饭,观赏原始壮美的苗寨美景,毫无疑问是完美的旅游"攻略"。今年4月1日起,当地政府圈起"千户苗寨",开始收取每人60元的门票费用。此举顿时引发争议:收取门票对于方兴未艾的"千户苗寨"旅游究竟是利是弊?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需要还是与民争利的短视行为?
"门票就是民族村寨保护费"
西江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一个苗族村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全村共有1200多户苗族人家,居民近6000人,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聚居群落。
传说中,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蚩尤同黄帝大战败北后,蚩尤的第三个儿子带领一支苗人开始长途迁徙,来到水土丰美的西江定居下来,千年以来远离尘嚣、与世无争。因此,西江苗寨的苗族生态文化保护比较完整,被誉为"苗族露天博物馆"。
随着西江苗寨生态旅游的开发,近年来到西江旅游观光的游客逐渐增多。今年3月中旬,雷山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4月1日起对国内外游客收取每人100元的门票,在试收费第一年,每人收取60元。
有舆论认为,西江苗寨门票早不收,晚不收,恰好在"五一"之前开始收,当地政府摆明想趁假期赚一笔。
雷山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西江当地为了发展旅游,已经贷款8000多万元,财政已无力负担后续开发,经黔东南州物价局批准后,政府才开始向游客收取门票。
贵州省旅游局新闻中心主任欧阳昌佩认为,门票收入将主要用于保护苗寨,因此门票可称为"民族村寨保护费"。
对此,不少游客质疑,圈寨设卡,整个苗寨村落成了主题公园,苗族村民的原始文化将可能被破坏,与保护苗寨的初衷南辕北辙。
"60元门票让村民有意见"
反对收门票的不只有游客,当地不少居民也有意见。在寨内开设了一家苗族工艺品商铺的张姓村民称,自从收门票后,来苗寨的游客少了,生意也差了,"我们家绝大部分收入都靠这家店铺,游客被门票吓走了,门票收入也不可能分给大家,那我们的损失怎么办?"
一位将自家吊脚楼改造后经营旅店的李姓村民说,西江交通不便,贵州省外游客在路上就要花费不少,到了还要收门票,很多人就不来了,"以前客房经常可以住满,这种情况在收门票后就很少了。"
西江苗寨世袭的"牯藏头"(传统首领)唐守成告诉记者,尽管他赞成收门票,因为寨内现在需要请人来做清洁,但门票定价值得商榷。
"一开始就定60元,游客少了很多,经营商店和旅馆的村民的收入少了,村民肯定有意见。"据唐守成介绍,政府说会将一部分门票收入补给村民,却尚未见到具体方案。
唐守成所说的补贴,是指雷山县政府制定的保护苗寨评级奖励机制。当地工作人员称,政府将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拿出30%来奖励当地保护苗寨的村民,以奖励弥补村民们的损失。
据了解,景区还推出了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免票,学生和团体购票优惠等政策,尽可能减少消极影响。
欧阳昌佩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之举,但政府在投入资金进行开发时,并没有对苗寨内村民开设的旅店、餐饮、零售店铺征税,"门票收入除了保护苗寨外,也应是政府投入的一项补充。"
苗寨开发应避免"大跃进"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学科主任李南对西江苗寨收门票,持坚决反对态度,他认为这是当地政府的一种短视行为,"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打折、发放旅游消费卡等优惠促销活动,拉动旅游消费,而西江苗寨在'五一'前开始收费,令人无法理解。"
李南认为,西江当地政府目前首要任务并非是想着如何通过门票收入来收回投资,反而应继续打造免费牌,发掘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以此提升西江苗寨的知名度。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但文红认为,西江苗寨的保护和发展是辩证的问题,在收不收门票的问题上,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协调。她强调,如果无法兼顾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三方的利益,景区往往会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大跃进"开发模式而造成"旅游污染",破坏其文化生态。
"旅游可分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价值旅游和情感旅游等四个发展阶段。西江苗寨完全可以协调好各方利益,跨越对文化破坏性较大的观光旅游阶段,直接过渡到价值旅游和情感旅游阶段。"但文红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