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将至,“休假”又将成为热门话题。不少职工盘算着将年休假时间和小长假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办出国旅游、结婚度假等等大事儿。也有很多职工说,目前享受带薪年休假仍然是件困难事。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劳动者每年享受5天到15天不等的带薪年假提供了足够的法律基础,但是2013年初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有超六成员工无法享受年休假。
今天,年休假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汇。既然年休假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知晓,甚至耳熟能详的权利,广大职工群众为什么不休年假呢?又是谁让劳动者休息权成浮云?
“别人不休我休,就意味着我工作不努力”
“很想休假啊,”刘宏在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一家电脑品牌企业担任销售,已经工作了近10年,由于销售业绩一直很好,经常加班,“大家干活都很拼命,节奏很紧张,神经绷得很紧。”刘宏说自己特别珍惜周末,想放松放松。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都是靠业绩说话,同事们干活儿都很拼命,我也唯恐自己没干好落后了。”甚至春节长假期间,刘宏也只休息了3天,平时自己和同事周末加班更不在少数。“全国各地跑客户,客户的有空的时间就是你的工作日。”
“周末和节假日加班了,我也想申请补休,但我们的时间甚至连部门领导都决定不了,是由客户决定的。”
按规定,刘宏工作将满10年,每年可享受10天带薪假,他经常看着同学在网上晒自己休假度假旅游的照片,也很想休假。“我们部门好像没有人提出休假,听说别的部门有的90后小孩刚满一年后就提休假,领导就谈话说要注意你的工作态度。”
“习惯了忙碌,”在办公室接受采访的刘宏,一边利索得找出纸杯给记者倒杯水,一边用头和肩膀夹住听筒,听着几乎从未放下的电话,还在示意记者继续提问。
大城市快节奏的工作节拍确实让很多人不得不快马加鞭。近期,某调查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受访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上年的,中国内地占75%,居第一位,大大超出全球48%的平均值。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
在企业相对激烈的内部竞争中,不少人或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或为了维系良好的工作人际关系,常常“主动”放弃带薪假,部分企业加班不休假甚至成为其标志性企业文化。
在企业工作了5年后,小杨终于去年考入了他梦想中的事业单位——北京市残联下属一家单位。“有了正式的事业编制,”小杨在介绍时很着重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单位是有带薪休假制度。按规定我很快也能享受假期了。
不过,近几年他并没有休年假的打算,他认为自己才刚刚工作,不想让领导觉得不能吃苦,没有“奉献精神”。而且,科室分工十分明晰,每个人都负责不同的内容,要是休假,自己的活儿别人也不能替,累积的工作又够加几天班。
“计件制绑定了收入,收入又绑定休假”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一家工地搅拌混凝土的张小安,是本报记者追踪的报道对象,已过五旬的他,仍在工地干体力活,一天130元,“干一天活拿一天钱,休假就是不来干活呗,不来干活就没钱呗。”
虽然早在2008年就从记者口中知道带薪年休假的事儿,他仍然在点燃一根烟后朴实地说,“姑娘,你说的这些都不现实,年纪大现在好多人都不愿意让我们干活了,找活都不容易了。”
因此对于张小安来说,别说年休假,甚至周末都没有,一年唯一的假期就是春节以及休工期。
张小安的一个女儿作为河南村子里“有出息”的典型,已经上到大学三年级,“听说毕业花费很大,俺闺女要是念研究生,还要供啊。”张小安的妻子在家务农一年下来盈余不足3000元。张小安不得不继续在外打工,没有技术的他还坚持挑收入相对高的体力活。
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达7.67亿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像张小安这样的普通的劳动者,建起了一座座高楼,生产出一件件商品。然而,在加工装配生产线、建筑队等劳动岗位上,计件工资、按日结算工资成了行规。这些靠自己双手获得收入的普通劳动者,要想获得相对满意的收入,只能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工资”死死捆绑了他们的“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