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饭天天要吃,药浴也天天要洗。
“瑶族药浴”是贵州黔东南从江县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洗浴方式,是在长期游耕、狩猎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方式。
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缺医少药,加上瑶族同胞一般居住在高坡上,由于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湿度极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千百年来,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瑶族同胞,对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藤木感知最为深刻,他们为了生存,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各种植被进行治病防病和保健养生,抵御病毒侵害,形成了重防病、保健、养生、长寿的生活理念。在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劳动中,他们经常采大山之灵草、深山之鲜药加水熬煮,修木桶浸泡洗浴。“瑶族药浴”就是瑶族人民千百年来与山草藤木朝夕相处,经过几千年历史,几十代人的实践与应用,不断完善创新而沿袭流传至今的千年古方。“瑶族药浴”的配方传女不传男,且瑶族世代不与外族通婚,所以那神奇的“瑶族药浴”配方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洗药浴既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抵御风寒,又可健身洁体、祛风除湿、防病治病,特别是对防治风湿、妇科、皮肤和伤风感冒等疾病尤为有效。据初步统计,“瑶族药浴”药方有188种,主要由追风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30多种中草药组成,主治47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