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端午包粽子
苗族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尽管端午节有祭诗人屈原、祭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地区版本”,但实际上它是在酷暑之前一次全民性的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除了本身的纪念意义之外,百舸争流、龙舟竞渡,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如果觉得仅有这些还不够,那就走出家门,来一场端午民俗之旅,体验一下贵州不同风格的民俗风情,从中感受传统的魅力。
说起端午民俗,贵州苗族过端午便不得不提。苗族的端午节,又称为“龙船节”、“龙舟节”,一般在五月二十四到二十七这4天举行。这个习俗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清水河一带有条大黑龙,五月的一天,它抓走了一位老渔夫的独子,杀死后做了枕头。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搏斗,把黑龙斩成了三截。霎时,河两岸天昏地暗。有位勤劳的姑娘摸黑到河边洗衣,随着她的捶衣声,大地重现光明。后来每年农历五月,苗族人将糯米包进粽子叶做成枕头状,在清水江边欢度龙船节,纪念这位勇敢的老渔夫和勤劳的姑娘。每当端午时节,贵州苗族村寨江边赛龙舟,场面壮观、竞争激烈,还能品尝到最地道的苗家“枕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