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坡,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岩溶地貌和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地面、地下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岩溶风光旅游资源、江河旅游资源、古生物化石旅游资源、漂流旅游资源、温泉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佛教圣地、洞葬、石刻、壁画、古建筑、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描绘出了一幅贵州引人入胜的精彩画卷。山石、湖河、洞穴、森林等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已开发的景区(点)120多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19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际生态博物馆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国家级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23个,另有31项40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和节日列入了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到贵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即多样性、独特性、原生性。
所谓多样性
一是地质地貌的多样性。贵州地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其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各种喀斯特峰林、峰丛、天生桥、天坑、漏斗、槽(盲)谷、溶洞及洞穴中的各种沉积形态,构成了贵州绚丽奇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在贵州的北部,还分布着与喀斯特地貌截然不同,但同样令人赞叹的另一类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红色的砂岩形成陡峭的悬崖,如鬼斧神工。还有由石英砂页岩构成的地貌上的武陵山脉最高峰——梵净山以及施秉云台山,孤峰耸立,群峰竞秀。
二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其中汉、苗、布依、侗、彝、水、回、瑶、土家、仡佬等世居少数民族就达17个,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蕴藏着古朴纯厚、绚丽多姿的历史传统和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各民族的建筑、服饰、语言、节庆、习俗、歌舞等,数量众多,风格各异,保存完好,被誉为“文化千岛”。
三是人文历史的多样性,五年前,中、美、英三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正是在这里,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变。在距今4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这一带曾几经海浸。在贵州发现的大量古生代的鱼、龙化石表明,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现在这里。在黔西县的观音洞,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更是因为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可见,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