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鼓舞是清水江畔苗族节日都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内容。鼓身木制,鼓面蒙牛皮,由两名妇女敲击,鼓面和鼓身交替击响,发出“咚咚嗒咚嗒咚嗒嗒嗒”的声音,在山寨回荡,激烈而明快,动人心魄,意味着节日的高潮来临了,这时候不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当地的人,都会往鼓声聚集,鼓声响的地方叫踩鼓场,人们在踩鼓场上自发的围成几层大圆圈,踩着鼓点,跳着特定的传统舞,故名踩鼓舞。
舞圈当中,最里面的一圈是年轻的未婚少女,他们从头到脚穿带了银制饰品,头戴银冠,颈带几个银项圈,有的还加项链。身穿镶满银饰的红白相间的绣花衣,下着百褶裙,她们不仅是来跳舞的,更是来赛衣,来比美。看谁的刺绣美、图案美,银饰美。由于“美”的观念,使他们头上身上的银饰,至少有七、八斤重,把人包裹起来,只露出脸蛋,因此他们的舞步很轻缓,一步一步地走,任人品头论足;中间一圈是少妇,他们穿着自己制作的盛装,带着银饰;外边两圈是男人,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年轻人穿便衣,老年人多穿长袍;男人们的舞步明快而激烈,少妇们的舞步健美而豪放。 有些老人喝了些酒,微闭双眼,舞步却夸张而幽默。奇特的服饰,奇特的舞蹈,咚咚嗒嗒的鼓声,与银饰清脆的碰撞声响应,渲染出一种神秘动人的气氛。这时候,每一个来苗寨做客的游人都会被感染,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跳舞的队伍中去。
踩鼓舞的舞姿变化多样,但步子却基本相同:时而走三步退两步,时而一步一回头。传说,苗族在远古时代居住中原,在一次部落战争中战败后,被迫长途迁徙,为了寻找一片安身的乐土,经洞庭湖来到贵州。踩鼓舞中欲走又止,几步一徘徊的舞步,再现了苗族祖先在大迁徙中艰难跋涉,留恋故土的情景。而妇女们穿戴的银项、手锣、项圈、银镶片、则是过去苗族人在部落战争中被俘时戴枷锁、镣铐和苗民反抗起义时披挂盔甲的演变。
天黑时,踩鼓舞结束,人们带着跳舞的余兴,领着远方的客人,到自己家去吃酒,谁家没领到客人,将被视为不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