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所国际协办学校,由不同国籍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驻华的外交官或投资商。孩子们的生活优裕,可是学习得很苦。他们要学中文、英语,还要学本国语言和文化基础课。 怎样放飞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怎样在学习中放松、放松学习?这是该校老师们考虑的一个课题!于是就有了伊拉在侗寨的故事。 伊拉,阿尔巴尼亚人,今年9月刚读高中一年级,在北京已经生活8年了。她的父母是阿尔巴尼亚驻华外交官。正处花季的伊拉,她的智慧和思想都显得比较成熟,这可以从她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上看出来。 伊拉长着一头金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很独特。与她交流,有时她会用微笑告诉你,有时会用深沉的眼神、眼光告诉你,有时会用纯朴的手式、点头告诉你。 伊拉尹怕上镜头,特别是陌生人的镜头。当我在县政府招待所看到很有特点的她和同学们亲切交流时,几次举起相机,都被她拉下帽子把脸全挡住而没有拍成。她的那些男男女女的同学却不一样,一遇到什么开心的事都要拍照留影,伊拉却不那么积极,每次集体合影,她的行动都比较迟缓。但一到侗寨,她和侗家人的交流就不大一样了。与老人的交流显得成熟,热情而有礼节;与哥哥姐姐们交流显得纯朴、自然、大方而又格外亲近,好象是百年难遇的亲情和友情;与妹妹弟弟们在一起显得格外的活泼、天真、可爱,象小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 后来,我有意和伊拉接触,慢慢就熟悉了。有一次,她问我:“杨大哥,你为什么跟她们那么熟?”我说:“那是因为我也是侗家人,而且很久以前我们就在榕江的宰麻乡大利村侗寨,”伊拉和她的同学们感到了侗家人的心声和歌声,就象高山上的流泉晶莹透亮,清澈见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