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中国最后一支枪不离人的苗族部落后裔——贵州岜沙苗人

中国最后一支枪不离人的苗族部落后裔——贵州岜沙苗人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
  在整个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有两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战争和迁徙完成来的。一个为欧洲的犹太人,一个为亚洲的苗人。亚洲的苗人又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的苗人中有很大部分是分布在西南地区的箐黑峻岭之中的。基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缘故,那时,苗胞们皆随时随地携带着必要的防身武器。而当整个局势得以稳定下来,民族的存在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可以后,那些防身武器也就随之离身而去。然而,你是否相信就是在当今这样的景况下,有一支苗人部落的后裔至今仍然枪不离身呢?
  至今枪不离身的苗族部落后裔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而中国现今唯一一支枪不离身的苗人部落后裔就是分布在该州的从江县境内丙妹镇的月亮山麓的茫茫丛林之中,距县城仅8公里。
  这是一个土地面积仅为18平方公里的圣净之地。
  踏上这片土地,或许你才会知道什么叫神秘,什么叫圣净。在这片土地上,你或许竟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淳朴怡然,脚步也不敢挪动得太大,因为你会生怕一不小心就惊醒了一个梦。
  这里的苗胞们蓄着长长的发鬏,穿着深色的青衣,住着古朴的吊脚木楼。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几乎个个十四岁以上的男子都跨着火枪和腰刀。难道还有其他视其为异端者的民族或部落要来侵犯他们?然而,山寨处处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并没有丝毫的抗御之气充盈其间,苗胞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和蔼的微笑。
  以前是为了防身和保卫家园,现在却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枪是卸不下来了!而且,在岜沙,有无腰刀就是英雄和懦夫的标志。


  向导解释道。
  这让我想起了苗人的祖先们的那一次次为了保卫家园的圣战。
  记得《史记-五帝本纪》曾如此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文中的“蚩尤”系指的是古代苗族和瑶族的的部落联盟的酋长。也就说,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苗人就已经开始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战争与迁徙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一边作战,一边四处迁徙流浪,有的甚至流浪到了海外。至今,在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就仍然有苗人的后裔在延续着他们顽强的生命。
  父系氏族公社的后期,由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强悍的华夏集团也开始向毗邻的三苗发动了争夺土地的战争。类似的战争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了几千年。
  秦汉时期,苗人开始了规模颇大的,范围颇广的大迁徙。而部分苗人就在那时迁徙到了现在的湘、黔、滇、川、桂及东南亚等地的山区。
  岜沙苗人或许就是那时迁徙到的其中一支苗人部落的后裔吧,苦难既然已经过去,那么枪的意义也就随之发生了嬗变。
  而今的岜沙苗人已将枪用在了打猎及抗御大自然的其它对立力量上去了,而经久的抗争也使得岜沙苗人从此养成了粗犷的性格和尚武的民族精神。
  现代文明无法渗透的村落悠悠岁月,沧海桑田。
  岜沙苗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之中,受经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遂创造、保存和发展了其自成一体的苗文化。封闭的环境,观念的本土性和与外界鲜有往来的缘故,又间接地为岜沙的苗文化创造了一个原生态的文化环境。
  走在岜沙的村寨里,你所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生态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狩猎文化等。这些古朴厚实的苗文化就只在岜沙苗寨里旋回往复地传承,流播,并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进而最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体系。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观念,使得岜沙的本土文化不能传播出去。而外面其他民族的文化,包括主流文化的汉文化也根本无法渗透进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岜沙与外界并无什么顺畅的交通,如果要走出山里,就只能行走崎岖蜿蜒的山路。
  有人说,公路抵达的地方,就是现代文明抵达的地方。这话不假,在其他民族地区,公路的抵达让民族经济得以激活,人们的生活也越发的富裕起来。但是,与此同时,主流文化的汉文化,时尚潮流的现代文明在他们不经意间也渗透进了他们的生活和观念之中,而本土的,本民族的文化却因此而发生了蜕变和同化。
  面对这一现实,是悲是喜,或许只有他们的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而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传人,当我们在不久的的将来,看到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再也不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而是全民文化一体化时,我们的心情会是处于怎样的的一种状态呢?到那时,我们再也不再好意思向别人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了。或许我们只能说:五十六个民族,惟有一支花了!
  然而,这样的现实对于岜沙苗人来说,并不能产生任何的效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府用一条公路将从江和榕江连接起来,中间就从岜沙苗寨直穿而过。
  现代化的交通打破了山里的沉寂,也带来了山外的现代文明。现代化的交通虽然近在咫尺,可岜沙人却依然“坐怀不乱”。
  别人是坐车进城,而他们却仍然是徒步而行。别人穿时尚服装,他们仍穿他们土衣裳,别人用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用具,而他们的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还是从山里采来原料加工而成的。
  看来,现代文明的确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渗透进他们的观念和生活之中了。
  那,也就作罢。
  对此,我愕然,也欣慰。
  崇尚生态的原始观念走在岜沙,纵目四望。
  荫荫楠竹,片片松林,藤葛与古树缠绵,山泉与山涧相连接,延续着大山原始的生命。
  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出一派原生态的风貌。而且,在交通便利的情形下,岜沙都看不见一辆人力车和牲畜拉力车,他们运输物品都完全是靠自己的身体来实现。那满山满岭的树木他们为何就不砍伐写来造车辆呢?问及原因,他们认为,运输的承载量较大,如果造车的话,得需要很多的木材。那样会使森林的破坏度增大,长此以往,生态就会失去平衡。而生态一旦失去平衡后,土地就保不住了。如此的话,生存就将成为岜沙最大的威胁了。更何况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幸福呢!
  这是岜沙人最为原始的生态崇尚观念。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森林的亲近,使得他们至今都能保持着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山清水秀,人气兴旺。如若有人妄肆的加以破坏的话,村民们将会按照村规对其惩罚。
  而且,岜沙人还认为,每一棵树都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因此各村的风水树也就成了岜沙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了,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
  每当寨子里有孩子出生时,他们就在寨子里载上一棵幼树,让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一旦这个人死亡后则就将这棵树砍掉,并在他的坟上再载上一棵树,这样生命就将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延续了。
  实际上,岜沙人的这种表现在本质上是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拜。这样的畏惧和崇拜又是人类最为原始的崇拜观念,人类文化学上谓之曰:自然崇拜。
  可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又不愿意去伐林垦地,这就使得岜沙人的生活常常陷入困窘的状态之中。
  森林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岜沙人的骄傲。
  或许,就如何调节二者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才应该成为岜沙人长期思索的问题。
  而这一点,也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不能采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吃尽山水的愚昧方式,但是生存却仍是至关紧要的。
  毕竟,生存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才是美的极致。
  颇有意味的民族风情岜沙人在幽幽的漫长岁月中,积淀了太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又恰好是其他地区的苗族所不具备的。
  在岜沙苗寨,你首先见到的恐怕就是岜沙人服饰和头饰了。
  黔东南州的其他苗寨的服饰多以豪华的银饰来陪衬的,稍一走动就玎玲作响,而且衣服的色彩也艳丽无比。但是岜沙苗人的服饰却与此大相径庭,他们既没有豪华的装饰,也没有艳丽的色彩。他们的穿的是一身青色无任何点缀的对襟服装。
  西江,郎德等地的苗寨的苗人头饰很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似乎与岜沙苗人相差甚远。岜沙人追求的是一种散淡的,不加任意修饰的自然美。
  在头饰上,几乎没有半点修饰。其发型的奇异却是少见怪异的,中间一条长长的发鬏,而周围则是光光的。如果你是看花了眼的话,还以为是回到了远古的某个时期呢!那样长的发鬏在哪里还能寻着呢?
  标新立异吗?
  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乃是散淡和自然,而他们的意识里似乎从来就没有标新立异这样的概念。
  那么,它究竟有何渊源在里面呢?
  其实,这样的发鬏是来源于一个有些遥远的传说故事。
  某个月黑星稀的夜晚,有一个强盗趁着夜色潜入了岜沙,欲行窃。不料,他还未得手时,就被一个夜归的村人发觉。村人一边鸣放火枪,一边大声呼叫,强盗仓皇逃窜。一时间,村中大乱,鸡鸣狗吠。这时,一村人在情急之中一把抓住了一个正从身边窜过的男子的头发,并大喊强盗被捉住了。众村人凑拢来用火把照看时,才发现是村中一哑巴男子,而强盗却趁着这一间隙迅速的溜走了。
  于是,当晚寨老就召集村中所有年满十四岁的男子来商议以后如何防盗。大家认为,如果留了独特的发鬏的话,那么晚上遇到强盗时,就算在黑暗中也能区别出村中人的。并且这种发型除了还可以方便耕作和狩猎外,也可以凭添些威猛之气。
  发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留下来的。
  从此,岜沙的男子只要一长到十四岁,就要行剃发的成年礼。
  而特有的服饰、发型以及时不离身的火枪已经在无形之中构筑了岜沙男人独特而又颇有意味的风度和魅力。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节日,岜沙苗人也不例外。
  岜沙人的特有节日是三月初三以后的丑日所举行的映山红节。
  传说在很久以前,岜沙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生活了。那时,他们过的是一种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日子。虽然日子过得有些凄清,但却也人丁兴旺。为了企求来年又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他们便把这个希望完全寄托在龙王的身上,便定于每年三月初三以后的日子,到河边一块草坪上的龙王石碑前用泥鳅和打来的野鸡祭祀龙王。由于那段时间正是映山红花开的时节,于是岜沙人就又将这个节日叫做映山红节。而且,这天既是祭祀龙王的庄严日子,又是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
  岜沙的生育文化也是非同寻常的。
  当男女结婚后,双方的父母一般都要向他们传授有关怀孕和生产方面的常识。妻子分娩时,家里就只能留丈夫一个人在屋内接生。而婆婆虽然不能进屋,但她却要守在屋外随时询问生产的具体情况,并告诉儿子相应的操作方法。只有等到孩子生下来后,婆婆方才可以进屋帮助料理产后琐事。
  在娱乐方面,岜沙人最喜欢在大树上荡秋千,无论是平时,还是在节日里。
  此外,还喜欢吹叶笛和唱苗歌、吹芦笙。
  叶笛声清越悠远,苗歌古朴浑厚,芦笙声婉转多变,响彻天宇和丛林,余韵不绝。
  鬼师是岜沙人的精神领袖岜沙苗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巫文化和口承文化。
  岜沙的巫文化主要是由鬼师来主宰和传承的,这点在岜沙人的丧葬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岜沙人死后,所有的亲属朋友都要前来哀悼。来时,每家还要带上一些大米和钱财送给死者的家属,以寄托哀思。家属在商议死者的安葬事宜时,必须到寨门外的古树下进行。据说这是为了远离死者,好让死者安心上路去阴间投胎转世。如果死者是上午死亡的,当天下午就得安葬;如果是下午死的,则须在第二天的早上安葬。这似乎与其他民族的情况不尽相同,并且相差甚大。安葬死者的程序,几乎是完全是靠鬼师来把持的。
  首先,由鬼师来选定最好的安葬之地,安排人手挖掘墓穴,置放棺材。墓穴通常长为3米,宽2米。与此同时,再安排三五个年青人将死者穿上崭新的“寿衣”。而后,鬼师又吩咐他们用篾条将死者的脚跟,膝关节,臀部,胸部和头部绑在一跟约5米的晾禾杆上,再让两名健壮的青年抬上捆缚着的死者,迅速的前往墓地。在把死者放入棺材的时候,如果死者是一个成年的男子,还得把他生前用的火枪也放在他的身侧,因为那是伴随死者一生,与死者亲密无隙的伴侣,生同在,死亦应同往。
  在岜沙人看来,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只不过是人的灵魂与肉体的交替轮回的过程罢了。
  人的出生,象征着先祖的灵魂以肉体的形式来到了人间;人的消亡,则又意味着飘摇的灵魂又重新回到了远祖之中去了。
  埋葬完毕后,紧接着,鬼师就开始焚香烧纸,并超度亡灵,让其与祖先早日团聚。
  而后,又在墓穴上栽上一棵幼小而又茁壮的松树或柏树。
  一棵树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是有神性。
  或许,亡人的灵魂就将从此以树的姿态,树的灵魂来延续吧!
  鬼师是岜沙苗人的精神领袖,也是岜沙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之一。巫文化在岜沙已经根深蒂固,而一个社区或部落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文化来决定的,因此鬼师在岜沙的地位仅次于寨老。
  岜沙没有文字,岜沙的历史也就无法载于史册了。
  但是,岜沙的历史却有它独特记载方式:岜沙的族源存于岜沙的古歌中;恋情和生育文化在情歌中传承;生产,自然等文化在山歌里传播。这又是岜沙文化的另一个体现,那就是口承文化。而这一文化形式则是又歌师来传授的。通常,每个寨子里有一男一女两个歌师。每逢节庆日的前夕,岜沙苗寨里就会传来韵味别有的苗族古歌。
  岜沙独具的文化魅力在这两种文化形式的有机交融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凸现。

 

  

 

 




作者:杨雄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杨雄 摄影:谢志强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5-05-2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