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

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



 

  排倒莫为排倒、排莫两个村寨,因其地面相连,民俗相似,苗语俗称为“八道峁”(bal   dod   mos),音译为排倒莫。这里位于丹寨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也是中国南方古代蜡染艺术保存较完整的地方。
  排倒莫的蜡染是丹寨县蜡染艺术的典型代表,排倒莫是中国蜡染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以排倒莫为中心,遍及丹寨东南部的也弯、河沟、双尧、宰沙、基加、乌湾、台浪、高寨、水家湾等地,方圆几十里,妇女们个个都会蜡染,寨寨都有蜡染能手,家家都珍藏有蜡染珍品。排倒莫制作蜡染的历史悠久而久负盛名,以蜡染制品表现出古朴典雅、粗犷豪放、美观大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素有蜡染艺术之乡的美称。这里制作的蜡染不论是画面或是工艺手法,都独具特色,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排倒莫等地苗族妇女特别喜爱蜡染服饰,无论是在跳月场上或是祭祖仪式上以及其它重要集会活动,成年妇女无论婚否都要穿蜡染盛装参加。有的套穿两件,甚至五六件。姑娘要结婚,都要制备有几件漂亮的蜡染服饰、数床蜡染被面及床单等蜡染制品嫁妆,有的还制备有几条甚至十几条蜡染百褶裙。在跳月场上或是在结婚仪式上,蜡染服饰及工艺明显地标志着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和聪明伶俐。也就是说,蜡染服饰及工艺的好坏便成为衡量姑娘聪明伶俐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排倒莫等
这一带的苗族女性,从六七十岁的老媪到十一二岁的少女都能做蜡染。姑娘小时候,当母亲的就给她们传授了蜡染技艺,长大后蜡染技艺就相当娴熟了,从中便脱颖而出许多蜡染能手,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排倒莫制作蜡染的主要工具是三寸竹柄一头夹扎着铜片的蜡刀和以杉木制作的木染缸,布料主要是自己纺织的土花椒布(现在有的选用布料较广泛),染料主为蓝靛(大都是当地农民自己栽种和泡制而成的),置于染缸中,供多次浸染使用。制作时,将绘好的蜡花布投放直蓝靛的染缸中,经多次浸染后,取出凉干,煮沸脱蜡,漂洗干净,任需缝制。这样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件件古朴典雅、粗犷豪放、靓丽美观的蜡染艺术品。蜡染制作方便,点蜡绘画可三五人同作,也可单人独做。凡有空闲时间即点制各种各样的蜡花图案,以备浸染、脱蜡、漂洗、缝制等之用。点蜡绘画、浸染着色、脱蜡漂洗、缝制加工等工艺程序很适合家庭作坊。
  

 

 

传统图案

传统图案

传统图案


杨芳和她的作品









 
.
  

  以排倒莫为代表的蜡染不但具美观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很早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蕴藏在丹寨一带的这朵民族民间艺术之花进行过专门的考察和研究。民国时期,丹寨的蜡染制品曾被选送参加在贵阳举办的贵州省物产博览会。解放后,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专刊《装饰》(1959年1月号)以三分之一的版面首次将丹寨蜡染向国内外介绍;6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本《丹寨苗族蜡染》专辑作了综合介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丹寨蜡染》专著又作了翔实的评介;70年代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编辑出版的《实用美术》(2)专刊中又作了精辟的论述。此后专家学者们不断著书称道,撰文赞誉,使丹寨蜡染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赢得了“蜡染艺术之乡”的美誉。因此,生长并在排倒学会了蜡染技艺的苗族蜡染能手王阿勇于1983年和1984年两度被邀赴美国作蜡染艺术表演,轰动了美国的艺术界,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的艺术家”,称蜡染为“东方第一染”。生长在与排倒毗邻的乌湾苗族女青年杨芳于1986年应邀赴香港三联书店点蜡献艺,赢得了海外艺术家的赞赏。
  近年来,中外游客纷纷前来丹寨考察、购买收藏蜡染,使蜡染名声大噪。二十一世纪初,丹寨县民族服饰代表队身着古朴典雅、雍容华丽、繁花似锦的蜡染盛装及用蜡染布制成流行的蜡染服装参加“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暨民族服饰文化节”登台表演展示,连夺两届桂冠,由此丹寨及丹寨蜡染名扬国内外。苗族蜡染能手王阿勇为使蜡染艺术走出山寨,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县城办起了丹寨县民族工艺蜡染厂,树起丹寨蜡染品牌,在县内外开办“东方第一染”的蜡染品专店,传播蜡染艺术。她生产的蜡染品远销海外。为发扬光大这朵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如今丹寨民族中学开办了民族艺术特长班,聘请蜡染能手杨芳担任蜡染教师传授蜡染技艺;高寨小学也将蜡染艺术引入了课堂。
  排倒莫不但蕴藏着精湛的蜡染技艺,而且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走进排倒莫,只见村头寨尾巍峨屹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树,枝粗叶茂,周围林木葱笼,山花繁多,群山环绕,梯田层层,清泉潺潺流淌,构成了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这不仅为这块灵秀古朴的土地增添了诱人的神奇魅力,也为生活在这里的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点蜡绘画的自然素材。
  排倒莫民风纯朴,风情浓厚。这里每年农历九月的“兔”场天过“吃新节”,每隔3年或13年过一次“鼓藏节”。节日期间,放牛斗角,吹笙跳月,踩鼓起舞,热闹非凡;姑娘们身着自制的蜡染盛装云集跳月堂,随芦笙曲和鼓点声的节拍尽情
欢跳。排倒、排莫两寨,均专设有跳月堂和斗牛场。清光绪年间,排莫寨的杨阿鸟、杨阿领等数位寨老为确保“吹笙跳月”活动平安,筹资镌刻八寨(今丹寨)清军府告示为碑,立于排莫寨跳月堂旁,称为“跳月堂碑”,碑现立在原驻排莫寨的复兴乡人民政府驻地旁,碑文现仍清晰可辨。
  在排倒莫还有一处民俗活动的中心地带,名叫排倒坡,苗语称“也道”(vex   dod)。这是青年男女们闲情逸致、游览观光、谈情说爱的场所,也是“游方坡”。每年农历六七月间的“马”场天,青年男女们身着盛装(成年女青年有的着蜡染盛装)成群结对云集“游方坡”竞唱飞歌、谈情说爱,日暮方散。是时,若步入其间,可看到青年男女有的在林荫树下窃窃私语,有的在芦笙场上狂欢起舞,有的在盘歌对唱,有的在哼飞歌、竞放歌喉,有的随手摘一片木叶吹奏出抒情欢畅的木叶曲……那一首首激荡感人的阵阵飞歌,一声声委婉动听的木叶曲,一曲曲悠扬顿挫、细腻委婉的芦笙调,一队队节奏合拍、动作协调、舞姿婀娜的芦笙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许许多多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一段段离奇艰辛的历史,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优美如画的生活前景,修筑了犹如银蛇飞舞、弯弯曲曲地穿过茂密山林通向苗家山寨的公路,构筑了一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架通了国家电网,修建山间水电站,山旮旯里挂上了夜明珠……如今,地处都柳江支流北岸的排倒莫苗寨,依然被茂密的森林簇拥着,还是那么瑰丽,象一颗放在翡翠盘上的珍珠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蜡染,这朵民族民间艺术之花将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绽放得更加绚丽,更加耀眼。

 

 
 更多图片……>>>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潘广淑 摄影:谢志强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5-02-2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