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期间,大量游客集中出游,对一些生态景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溶洞是贵州特有的一种自然生态景观,亦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个黄金周,织金洞、龙宫等著名溶洞景区是否也遭遇了“游人劫”?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与开发溶洞旅游?记者就此问题对省内景区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景区:打造新产品分流游客
“国庆黄金周期间,龙宫最高日接待量达2万余人,但水溶洞最高日接待量仅为8000至10000人。”龙宫景区相关负责人丁宁告诉记者,水溶洞是龙宫的核心景点,如果游客来了不能进洞肯定会非常遗憾。“但溶洞目前不可能再扩宽,否则剧烈的通风换气,会造成石笋、钟乳石的风化。而过多游客进入,还会因二氧化碳超标导致钟乳石发黑,或者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等。”当前,龙宫景区正在编制康体疗养产品发展规划,计划向休闲度假游景区转变。“我们希望开发一批休闲度假型产品,能让游客留下来、慢下来,不要扎堆进洞,实现有效分流。”
而有着中国最美溶洞之称的织金洞,也在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接待量与景区生态容量之间的矛盾。据织金洞管理局副局长彭雄介绍,在规划之初,专家组评定织金洞最大环境承载量是1万人。“国庆期间,织金洞日最高接待量为7400人,暂未超标。但针对未来发展规模,景区也在未雨绸缪。”下一步,织金洞将在洞外修建溶洞博物馆、3d影片馆,可以让游客在景区外便能清晰了解织金洞、了解溶洞知识,缩短导游在洞内的解说时间,也尽量缩短游客在洞内停留的时间。此外,还将开发织金大峡谷、织金古城等景区,积极加强吃出行游购娱基础设施的配套,丰富旅游业态。
采访中,景区也呼吁,游客作为旅游的主体,若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破坏钟乳石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溶洞景区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