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在线讯 10月18日,为期10余天的第五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9个市、州和贵州民族大学的苗、布依、侗、彝、土家、水、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演员,向旅游市场推出10台歌剧、歌舞剧、歌舞诗画、花灯剧、布依戏、傩戏等大型少数民族剧目,吸引大量海内外旅游团赴黔观赏,掀起继“十一”黄金周旅游后的又一文化旅游高潮。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为了发挥独特优势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省委、省政府采取多种积极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举办4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通过文艺会演激发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推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以丰富文化旅游市场和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宗旨,全力打造既有看点又有卖点的特色剧目,使之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精品,一改过去为评奖而创作和演出的传统惯例;为了提升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质量和水平,组委会特别组织编剧、舞美、音乐、舞蹈、文艺评论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历时1月行程5000多公里,赴各地排练第一线进行全方位指导;各演出单位在继承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倾力打造艺术精品;在会演实践中加大对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包括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各方面的艺术人才,建立一支本土少数民族文艺队伍。 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具有鲜明的特色:力求以各民族独有的、认同的、接受的艺术形式塑造本民族的艺术形象,开创了综合剧目与主题剧目相结合,现代题材与历史题材相结合的新格局。有单一少数民族的剧目,如黔南州代表团的水族歌舞《水家人》,也有两个和多个少数民族的剧目,如黔东南州代表团的苗族、侗族歌舞《银·秀》等;各地剧目注重突出民族特色,特别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如安顺市代表团的《亚鲁王》、黔东南州代表团的《银·秀》、遵义市代表团的《道·仡佬·真》,黔西南州代表团的《谷艺神袍》等;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地方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如铜仁市代表团的《严寅亮与颐和园》、毕节市代表团的《阿媚恳》、黔南州代表团的《水家人》等;注重突出时代特色,使传统文化经过艺术加工更具鲜明的时代感,如贵阳市代表团的《黔林·溪水》、六盘水市代表团的《梦向凉都飞》、贵州民族大学代表团的《鼓道苗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