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贵州省博物馆门庭若市,有抱藏品来参加赏析会的,有一家老少来看节目的,更多是品绿茶聚老友观古今的文化人……
屡经战火的阿富汗博物馆,有一句著名的话:只有文化和历史活着,一个国家才能活着。
对于博物馆的认知,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朱良君说:“只有参观博物馆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贵州博物馆建设发展之路才真正达到其服务公众的目的。”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作为我省馆藏文物精品最多的贵州省博物馆,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中也加入了创新元素——邀请民间书画藏家一起“晒”藏品。除了书画赏析会,《省博馆藏现代名家画展》、和融轩美术馆《全国名家系列——冰雪作品画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以晒藏品,鉴真伪;老照片追忆,共筑文化认同为内核,标志着博物馆发展方向从象牙塔式的学术研究为格局,全面转向服务公众。
当天,贵州省博物馆门庭若市,有抱着书画藏品来参加书画藏品赏析会的,有“博物馆之家”的一家老少来看节目,更多的是周末品绿茶聚老友观古今的文化人。
“书画藏品赏析会”主要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馆藏精品书画赏析,一是贵州藏家点评自己收藏的书画精品。馆藏书画姚华颖拓泰山碑卷、元人设色《饲马图》卷、孙清彦墨笔竹石四条屏、明蓝英设色晴岚暖翠图轴等12幅书画都是难得一见的馆藏精品书画、一级文物,此前从未公开展览过,而民间藏家也带来不少本省著名画家的精品力作。现场互动令整个活动气氛热烈,民间书画藏家们的藏品也让人大开眼界,贵州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著名画家王松年的《孔雀》、王渔父的《梨花与芙蓉鸟》,还有孟光涛、王渔父、宋吟可、方小石的早期作品,真可谓藏品颇丰。博物馆藏品与民间藏品共同构成了一场独特的书画盛宴。市民们纷纷表示,希望博物馆以后能够多举办这类活动,搭建官方与民间的交流平台。
而由省博物馆、贵州画院、黔艺宝·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支持组建的民营机构合融轩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作品系列展则将一直持续至年尾。
目前举办的冰雪画派展览呈现出域外画家于志学统率的“冰雪画派”精品之作,让筑城市民与中国画进行了一次拓展之旅。于志学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其作品首次在筑展出即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驻足观赏。合融轩美术馆馆长何静霖说,“冰雪画派”展览之后,6月初将推出中外油画展。
早在197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了“国际博物馆日”,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回想起记者曾去过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博物馆、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香港30多座各类博物馆,各有特色,门庭若市,其或静态、或动态的陈设、活动既保留着象征意义的经典文物展示,又切合了现代人的口味,是人们精神享受的归属地。
如何让贵州人从“走进博物馆”到“爱上博物馆”,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些时日。从根子上讲,贵州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省份,多元文化、多民族文化按各自的生存取向而各有拥趸。“70后”、省博物馆展览业务部主任简晓燕、陈列部主任刘秀丹,“80后”、省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刘恒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博物馆人正在继承中创新,为省博物馆构建大众文化认同而努力。
刘恒说:“有时,我们可以先拿来、模仿,再推陈出新,找准自己的优势与立足点。比如香港与贵州有些地方很相似,都是多元文化聚集地,香港各类博物馆的运作思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