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学者上世纪末在研究民俗钱币的过程中,发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水书”民俗钱币,并在中国民俗钱币收藏界中首次提出了水族“花钱”概念。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整理,目前黔南民俗钱币整理出3大系列共计21个品种,令人赞叹。其中有初步确定为行用钱的水族“水书”“中大”系列钱币,非行用钱“中大”系列民俗钱币,非行用钱的“水书”其它系列民俗钱币。作为在古代中国未曾建立过少数民族政权的水族,能够铸造、留存下来如此之多种类的民俗钱币品种,这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中,堪称一绝。
“水书”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符号,是迄今世界上仍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罕见的一份文化遗产,它与远古汉文字甲骨文、金文有着同时代、同渊源的关系。2006年6月“水书”被列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保护和研究工作正全面深入开展。目前,罕见的、鲜为人知的水族水书民俗钱币的研究工作已取得最新成果。
在古代中国钱币被分为行用钱和非行用钱两大类,流通领域中使用的称为行用钱,不流通的被称为民俗钱币。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花钱”也被称作“厌胜钱”。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只是用来佩戴,起到祈福、辟邪、纪念、把玩的作用,其性质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币。
近10年来,水书钱币的不断发现,引起了国内一些著名收藏家、学者、古泉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很多钱币专家专程到黔南调研,如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刘春声教授2006年就专程到黔南调研过“水书”民俗钱币,并且给予了“水书”钱币很高的评价。
如今,种类繁多的水书钱币已经引起了许多“水书”学者以及古泉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其中,大家最关心的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水族钱币目前发现的都是青铜材质,综合断代都应该在明代至明代以前,还没有发现明代后铸造的,是什么原因使水族在明以后就不再铸造钱币?二是水族人口目前有40多万人,在古代为何能铸造那么多品种的民俗钱币?三是贵州地方设局铸钱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4年),水书钱币很多品种断代早于明代,水族先民中什么人在什么样环境下铸造的水书钱币?四是贵州古代极不发达,明清官方设局铸钱的地域目前发现是在毕节地区,并不在黔南地区,水书钱币的铸造品种繁多,工艺精美,古代黔南水族地区是否有自己的铸炉?专家们认为,能铸造这么多钱币品种,表明在古代水族社会必定曾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相当高度的社会。贵州古代曾出现过很多小政权,如罗甸(殿)国、罗氏鬼国、夜郎国等等,这些史料上有过记载的小国都还未发现铸造过自己的钱币,唯独水族有,且品种多,水族在远古是否也建立过不为人知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