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本报“代表日记”专栏中,作为我省文艺界的代表,殷文霞非常关注“文化强国”战略。在她的反复提及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经采访过的一个小故事。
提着炭火看电影
“这是最好的时代,国强民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凯里市光明社区84岁的老奶奶潘文俊真挚地说。潘奶奶有着37年党龄,在她的印象中,以前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
上世纪70年代,电视机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只有少数单位有电视机。让潘奶奶印象深刻的是,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世时,凯里街头巷尾的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去到有电视机的单位,一边看悼念的场景一边流泪痛哭。
潘奶奶说,到了1978年冬天,她才看上第一场电影。而这场电影,还是托了关系才买到的票,放映时间在晚上10点多。时间还没到,她就早早穿上了大衣,裹上了大围巾,她提着炭火,冒着风雨兴致勃勃地去电影院。
“现在的年轻人,看电视看电影玩电脑,各种各样的文娱生活丰富多彩,大家一定好好珍惜啊。”这是潘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每月4.5万观众
《多彩贵州风》是我省精心打造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艺术产品,打造之初就明确指向市场。
殷文霞介绍说,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喻红秋代表认为,“文化对于贵州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过去一提贵州,大家就会讲黔驴技穷,就会说夜郎自大,现在大家记住的是多彩的贵州。随着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主体任务的完成,艺术家的创作热情高涨,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的力量,让贵州的形象和声音传播得更加深远。”
2005年10月1日开始公演至今,4个不同版本演出总量已经达2000余场,观众达200余万人次,受邀在全国2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国家演出,向全国和世界介绍贵州文化,展示贵州形象,并以强劲之势与贵州旅游推介携手同行。去年至今,平均每月逾4.5万游客观看《多彩贵州风》,演出总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
《多彩贵州风》演出,只是由省委、省政府倾力打造的“多彩贵州”品牌中的一个亮点。如今,“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人传递给外界的统一名片。
目前,我省已完成“多彩贵州”品牌商标全类注册,将使用在特色产业、服务平台、演艺活动和基地项目四大类别企业中,直接推动贵州演艺、网站、金融、白酒、茶叶、房产等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以六个篇章制作的最新贵州省形象宣传片《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黄金时段大规模播放。这是贵州首次以统一的形象标识,借助强势媒体品牌进行的系列大规模形象宣传,“多彩贵州”形象跨越省界、飞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