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旅游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1445.78亿元,同比增长30.56%;接待境内外游客1.68亿人次,同比增长29.23%。旅游产业发展继续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旅游业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收入增长,呈现出发展快、效益好的特点。
今年初,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标志着贵州旅游业加快发展已迈上一个更高的起点。
近年来,我省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构建了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五位一体”整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省级财政对旅游投入从3000万元增加到1.4亿元。与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在省部合作层面上建立了推动旅游发展新机制;通过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有效促进了旅发大会承办地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铜仁、黔西南、毕节“提速发展”。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大好局面。
根据测算,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预计可达1850亿元,是2008年653亿元的1.83倍,年均增长29.7%;旅游业增加值可达536亿元,是2008年的1.88倍,年均增长30.27%;旅游接待总人数可达2.18亿人次,是2008年8190万人次的1.66倍,年均增长27.7%。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在全国排名分别从2008年的第17位和第21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15位和第19位。
来得了留得住住得下
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住得下,是贵州旅游近年来的发展热点。
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旅游进入条件明显改善。
截至今年7月,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78个;旅行社增加到278家,旅游客运车辆增加到1183辆,星级饭店由2008年的279家增至370家。凯悦、凯宾斯基、万豪、温德姆、香格里拉、希尔顿、雅高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相继在我省落成开业或正式签约。游客可进入性、通达性和舒适性得到较大改善。贵州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改写了贵州没有“世遗”的历史。
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要求,我省坚持交通优先,着力改善旅游外部进入条件,大力推进省内主体交通网与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的连接线公路建设,加快内河航运、水库、湖泊等水上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旅游立体交通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2066公里,全年铁路运输旅客3259.8万人次,增运509.7万人次;新增通航城市8个,加密航线34条,全年贵阳机场及支线机场共完成旅客运输746万人次,为旅游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
据统计,去年,贵州各级财政对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发、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达到121.56亿元,是2010年的2.85倍。已举办过贵州旅发大会的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铜仁、兴义,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接待能力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实现“提速五年”。
一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成,一批乡村交通环境设施和旅游厕所建成使用,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突飞猛进。
“硬”件有了“量”的飞跃,“软”环境的打造也为贵州发展旅游提供“质”的突破。《贵州省旅游条例》正式颁布为依法治旅、规范市场、有序发展提供了“硬”保障;通过持续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及“十佳文明”创建评选活动,贵州“动真格”、“出重拳”,旅游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调查显示,2011年贵州省旅游综合满意度达到82.2%,贵阳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排名第18位,93.4%的游客有重游贵州的意向,96.4%的游客表示会或可能会向朋友推荐贵州。今年上半年贵阳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排名升至16位。
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表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将为贵州旅游业提速转型、聚集人气、打响品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