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元鹿近日在贵州召开的水书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世界上和中国的民族古文字系统往往不是由其本民族独自制造的,而由其他民族文字系统传播而来。我国不乏几乎纯产于本民族内部的文字系统,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而水族古文字则与这二类文字截然不同,无论是自造字还是借源字,在文字学研究上都有很大价值。
王元鹿说,水族古文字的本民族自造字虽然字数较借源字少,而且相当一部分与汉字是"源异理同",但一些显示出水族先民独特造字构想的字,足以成为比较文字学研究中的宝贵材料。水文借源字的研究作用同样值得重视,尤其是在文字传播规律的探寻上。
王元鹿教授指出,种种原因导致了大量水书文献的收集工作开始较晚,目前这一工作尚在进行之中。随着大量水书文献的面世,对于文字学研究者来说,材料的充实有利于解决水文文字的许多未知问题,如水文的发生时间,究竟自造字发生在前,还是借源字发生在前等至今还众说纷纭的问题。
据了解,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三种类型: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至今仍在水族地区使用,因而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