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为中国股市和中国白酒书写奇迹在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跨越式增长,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同时,2006年底,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市值更进入中国股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前10位左右。前10位上市公司几乎都是带有垄断性或国家重点投资的“巨无霸”,茅台是惟一一家西部企业与轻工类企业,地处偏远山区小镇,所在行业又是完全竞争和国家限制的行业……
2006年,中国的股市如果以“茅台年”相称,从某种角度说或许并不为过。
“贵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在上海上市以来,面对数年熊市,股价仍上涨近5倍,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2006年一年之内即有多个涨停板,甚至有两个涨停日紧接出现的情况。
不仅如此,“贵州茅台”的市值一年更增值近400亿元,是全年营业利润的10多倍,到年底,跃至中国股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第10位左右。前10位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中国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带有垄断性或国家重点投资的“巨无霸”重型企业,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惟一一家西部企业和轻工类企业,地处偏远山区小镇,所在行业又是完全竞争和国家限制的行业。
截至目前,“贵州茅台”市值已突破900亿元,是上市之初的10倍多。
“这个排位老实讲我都没想到。”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说。
“‘贵州茅台’股市奇迹的大背景,是茅台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兼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
据透露,在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茅台集团的跨越更趋强劲,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茅台酒生产供不应求,在全国许多销售市场竟至断货。
2006年11月,季克良、袁仁国与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吕云怀同获“中国酿酒大师”称号。一家企业出了三个大师,殊为少见。
连续8年的跨越,使得茅台集团全面登上中国白酒顶峰。2005年,集团实现行业竞争的历史转折,不但“传统强项”产销利税率、人均创利税继续稳居全行业第一,而且,主导产品年销售量、品牌价值、股票市值等亦均高居行业榜首。
当年,茅台酒销售量超过过去若干年销量始终占据行业首位的国内另一白酒品牌达1000多吨,一举成为销量最多的单一品牌中国白酒产品。
资料显示,“贵州茅台”财务资产不过稍多于100亿元,上述另一白酒企业财务资产稍多于200亿元,但市值,茅台高出许多。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估表明,在中国价值最高的20个品牌中,茅台品牌的价值为13.2亿美元,排名第8,是排名第14的上述另一白酒品牌价值的近4倍。
茅台集团跨越发展的8年,正值中国白酒行业风云急剧变幻之际。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日趋规范,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日趋理性,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红酒、啤酒、洋酒等其它酒种对市场的分割等等,白酒的市场份额、总体销量连年下滑。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白酒面临着“千百年未有的挑战”。一定意义上讲,茅台集团作为中国“国酒”和行业排头兵,在股票市场和产品市场两条线上逆市上扬、傲立潮头的卓异表现属于整个中国白酒,弥足珍贵!
国酒茅台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始终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国酒茅台创造奇迹的前提条件
2006年,茅台酒出厂合格率为100%。这一完美结局,茅台集团多年一直保持,从未出现“意外”。
“始终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来抓。这是茅台最见效的法宝。”季克良常说的这句话,同样挂在袁仁国与集团党委副书记、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口头。
“国酒茅台视质量为生命,最具标志性的表现,在于对茅台酒生产周期的痴守。”乔洪说。
作为我国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在所有中国白酒中,茅台酒生产酿造工艺独一无二,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至少需5年以上。
换言之,要保证茅台酒的质量,其生产周期的“铁律”就不能被打破。数十年如一日,每当产量、速度、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茅台人总是毫不犹豫地“迁就”后者。茅台的质量一票否决制,从无动摇。
“松下幸之助曾说,对产品质量而言,不是100分就是零分。茅台酒是茅台的,更是贵州的、中国的,这赋予了我们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使我们围绕‘有机茅台,绿色茅台,健康茅台,世界最好的蒸馏酒’的产品定位与‘铸造一流企业’的愿景,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茅台酒的质量。”袁仁国说。
历史上,茅台酒的质量控制长期沿用实物标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与现代科技结合,“破译”关键工序“密码”,消除神秘感,使之从自然升华为自觉,成了茅台酒质量管理逐渐深化的主线与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