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阳明文化旅游  贵州旅游业的新亮点

提 要

   贵州阳明文化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省内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使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和世界,意义重大。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旅游的热点。所谓文化旅游,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旅游行为,让旅游者去感知、了解和体察某一文化的内容。阳明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举世瞩目。阳明文化形成于贵州,“龙场悟道”是其形成的原点,具有区域的特殊性、历史性和惟一性特征。阳明及其阳明后学在贵州传播阳明文化的过程中,以现今贵州的行政区划看,形成了一个以大贵阳为中心的涉及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文化圈。贵州阳明文化圈作为贵州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几乎遍及全省。从文化演进的角度说,它是中华主流文化与贵州本土文化互动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区域文化的角度讲,阳明文化圈的人文资源往往与贵州的自然景观密不可分。最大化地利用贵州的阳明文化品牌,把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人文资源开发出来,并展示其迷人的魅力,使贵州旅游业在了解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被谪官为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王阳明在贵州生活了近三个年头,并于龙场悟道,使举世闻名的心学诞生于贵州,这是贵州阳明文化圈的缘起。其后他又创办龙冈书院,主讲贵阳文明书院。王阳明离黔后,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继续弘扬师说,大振阳明心学,讲学之风盛极一时,使阳明心学遍播全省,贵州人文蔚成大观。王阳明谪黔成就了黔中人文的大事因缘,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心学弟子。阳明文化通过其亲传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四传弟子等的大力弘扬,至晚明时期遂形成贵州阳明文化圈。地理范围和辐射面积几乎包括今天的贵州全境,具体而言,涉及贵阳、安顺、毕节、黔南、黔东南、黔西南、铜仁、遵义的20多个县市,即贵阳六城区、修文、镇宁、黔西、都匀、独山、惠水、龙里、贵定、福泉、凯里、麻江、黄平、施秉、镇远、玉屏、思南、务川、兴义、普安。贵州阳明文化圈中的王阳明及其后学弟子在贵州留下的遗迹(包括其办学、讲学的地方,题咏、游历和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的墓、祠等),对于今天贵州的文化旅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值得大力挖掘、开发。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

    阳明及黔中王门弟子留下的遗迹,形态多样、点多面广。有的已开发,有的未开发,有的保存完整,有的有待修葺,在总体上,依靠现代发达的交通旅游线路的连接,已经具备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圈的雏形。一个文化旅游圈的形成至少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具有众多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或景区,这些景点或景区具有共同的文化内涵且自身独具的特点和旅游优势。其二,具有连接这些旅游景点或景区的清楚明晰的旅游线路。其三,这些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整体布局上具有相对封闭的圈状特征。其中,众多旅游景观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和特色主要是通过阳明文化旅游的各种景观来体现的。蕴涵文化的遗迹是旅游景点的生命,文化名人的游踪是旅游景点的永恒魅力。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各类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王阳明在贵州谪居的两年时间里,凡为其足迹所到之处,诗文题咏之地,传道讲学之所,都是他为贵州留下的宝贵的文化旅游遗产,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正日益成为贵州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王阳明奔赴龙场沿途的遗迹有玉屏城北玉屏山和城东五里的钟鼓洞,镇远旅邸,黄平的月潭寺和飞云崖坪越(今福泉)七盘岭。王阳明在龙场的遗迹有草庵和玩易窝,龙冈山王文成公祠、阿陋轩、君子亭、宾阳堂,阳明桥、三人坟、天生桥、木阁山、六广河。王阳明在黔西的遗迹有象祠。王阳明在贵阳的遗迹有文明书院、来仙洞(今仙人洞)、南庵、南霁云祠、太子桥、二桥、三桥等。王门弟子建造、讲学的书院有贵阳的文明书院、正学书院和阳明书院,清平的学孔书院、山甫书院、学孔精舍,黄平的草亭书院,思南的为仁书院、中和书院,都匀的鹤楼书院、南皋书院,贵阳南明河鱼矶的栖云亭,麻江的静晖寺。王门弟子生活、游历、题咏之地有凯里的云溪洞(大风洞)、宾阳洞、圣寿寺、紫霞宫、太玄亭、小华山,镇宁的双明洞,思南的点易洞、中和山、普济亭、三台山、万圣山、龙洞,都匀的便河、东山、龙山、龙潭、观音寺,麻江的宝珠堂、江水桥、鹭塘、惠民桥、贵人山、碧波桥,普安碧云洞,贵阳东山寺,玉屏獭崖、秋榜山。有关王门弟子的石刻碑墓有李渭曾经撰《修观音阁碑记》,今镶于思南中和山观音阁右壁。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渭卒后,朝廷准于郡中建祠,神宗赐联曰:“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李渭墓在思南万圣山麓,兵部侍郎耿楚侗为墓碑题词:“明好学君子之墓”。邹元标给其弟子陈尚象和吴铤都写有《墓志铭》。孙应鳌墓位于今凯里炉山镇,碑正面阴刻“明工部尚书谥文恭孙公淮海之墓”。明贵州巡抚郭子章有《孙文恭祠碑记》。凯里宗伯桥,孙文恭读书于此。宗伯桥侧石壁上刻有孙应鳌所书“云晴天影阔,山静水声幽”联。后代纪念阳明及王门弟子的各种建筑,著名者有贵阳阳明祠、修文阳明祠、修文阳明园、黔西阳明祠、思南李先生祠、凯里孙文恭公祠、都匀邹元标祠、兴义阳明洞建筑、龙里莲峰书院和二贤祠等。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特色

    贵州地处西南云贵高原,大山的阻隔造就了这里多民族的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温和湿润的气候培育了这里丰富多彩的原始生态,占全省总面积73%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这里无数的奇山秀水、峡谷溶洞和涌泉飞瀑。阳明文化旅游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贵州旅游景观的一个缩影。

    王阳明、邹元标等心学大师贬谪贵州后,对这里的山水非常喜爱,贵州秀丽的山光水色,慰藉了他们的心灵创伤,孕育了他们的思想智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黔中王门学者更是热爱家乡山水,他们在其间讲学、游憩、观览、居住,留下了大量诗文。这些留下了王阳明及其王门学者足迹的灵山秀水,是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来说,王阳明曾在修文龙冈山传道,在木阁山观野烧,为黔西麟角山写《象祠记》,上贵阳栖霞山访来仙古洞,咏诗黄平诸山,攀登福泉七盘岭;邹元标游憩麻江城南贵人山,探访都匀城西龙山(莽山);孙应鳌讲学清平韦拔山(于山中建学孔书院);李渭讲学、居住、题名思南城西中和山,咏歌思南城东万圣山、城南三台山等等。从水来说,王阳明曾在修文览六广河之秀,在贵阳观南明河、小车河之美,曾停息镇远,此地有阳河兼漓江之秀、三峡之险;孙应鳌咏诗黄平重安江;李渭在思南有德江之咏,白泉、嵇公泉之赞;陈尚象在都匀游剑江龙潭,有《便河诗并序》诗文唱其秀美,曾作《麻哈州惠民桥碑记》,叙麻江城南摆地河之险峻。浏览这些山山水水,不仅能领略到黔中山水的灵秀、壮美、幽险、神奇,而且还能识其心学文化之渊源,赏其心学文化之艺术,的确别具一格,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贵州号称“万洞之省”,因而阳明文化旅游景观亦具备此一形态。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阳明龙场悟道便是在修文玩易窝洞中发生的。有关王阳明的,如修文的阳明洞,贵阳城区的栖霞山来仙洞、白龙洞(太子桥附近),黄平的飞云崖(又名飞云洞)等。有关王门弟子的,如思南的点易洞,凯里的云溪洞,镇宁的双明洞,兴义的阳明洞等。这些岩崖洞穴,形态各异,大者可容千人,小者仅容数人,深者数百米,浅者二三米,有穿山之洞,有落地之穴,有孤洞直入,有层层洞群,有主洞,有支洞,洞洞相通,曲畅勾连,有的洞钟乳、石笋琳琅满目,有的洞玄奥迷离,神奇莫测,有的洞刻石累累,闪耀出历史人文的光芒。自古以来,这些岩崖洞穴皆为探奇觅幽者所乐道,叹为绝景。

    在贵州的阳明文化旅游圈中,有很多阳明及王门学者游观、咏歌、讲学、建造的祠观庙宇,它们多姿多彩,使人叹为观止。就祠而言,如贵阳城区的南霁云祠、黔西的阳明祠以及象祠、修文的王文成公祠(前身为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思南的李先生(李渭)祠、清平的孙应鳌祠、都匀的邹元标祠等。就寺而言,如贵阳的南庵、黄平的月潭寺、都匀的观音寺、麻江的静晖寺等,这些祠观庙宇或在山顶,或处水边,或居闹市,游人观此既可凭吊先贤,亦可上敬菩萨,还可闹中求静,这些地方从来都是旅游者游山玩水、调整心态的良好场所。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景观中不乏古建筑,它们或构于平地,或居于闹市,或立于山巅,或临于溪涧,或嵌于崖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精美,保留着明清南方建筑的风貌。其中最典型的如修文阳明洞建筑群、贵阳阳明祠建筑群、黄平月潭寺飞云崖建筑群等,它们几经沧桑,都保留了下来,成为贵州珍贵的古代建筑精品,不仅保存和丰富了贵州的古代建筑,而且可以使游人充分体验阳明文化的浓厚氛围。

    贵州岩溶分布极广,所以石林石桥甚多,阳明文化旅游圈中独特的石林石桥,就反映了贵州岩溶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如修文县场坝乡境内的天生桥就很有特点,王阳明有《过天生桥》诗赞其奇险壮丽。修文县六广镇回水村狮子垭西坡有千亩石林,有的似剑刺苍穹,有“贵州石林”之称,王阳明曾经到过它附近的六广河畔游访。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自古以来生活着苗、彝、侗、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阳明文化旅游景观同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和生活有着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景观见证了王阳明和当时贵州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深厚感情。

    王阳明在龙场写作的许多诗文最能体现阳明及阳明遗迹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如《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观稼》、《采蕨》、《西园》、《龙冈新构》、《采薪二首》等诗表明了阳明当时在龙场已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与当地“夷民”相处和睦,双方建立了深厚感情。

    王阳明与当时少数民族彝族土司安贵荣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阳明初到,安氏即派人送米送肉,十分关照。王阳明写给安氏的三封信,对于维护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阳明在龙场还应安贵荣之请,欣然为水西苗彝人民崇奉的象祠写了著名的《象祠记》。整篇《象祠记》表现出王阳明与当地苗彝少数民族的真挚感情,也是他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在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72年),当时的彝族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在阳明住过的龙冈山阳明洞石壁上刻下“阳明先生遗爱处”七个大字,并于洞内石壁镌刻诗文:“驻马空林下,耽幽此地偏。有星天下夜,无雨昼飞泉。云鹤青天杳,溪鸥白日眠。苍苔封古字,踪迹羡前贤。”以表达他对阳明的仰慕怀念之情。

    时下国内旅游兴旺,山水游、风情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然而究其景观内涵而言,大体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有重于自然者,如三峡、五岳、张家界等;有重于人文者,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贵州旅游总体上以自然景观见长,尤以山水取胜,游览贵州山水,可以达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的境界。贵州的阳明文化旅游景观中很大部分是在原有优美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注入阳明文化的内涵后形成的。经阳明及其弟子题咏后,原有的自然景观影响大增,更具有开发价值,以后逐渐在其基础上新建或扩建了大量的人文建筑。自然景观与阳明文化景观在历史演进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自然景观成为传播阳明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也因阳明文化的广为传播而享誉海内外。

    贵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促成阳明心学思想在贵州初步形成的重要因素。如阳明在龙场的生活环境(就景观而言即是阳明遗迹)直接促成了其心学思想的诞生。龙场悟道使其从郁结中求得心路通达,从逆境中迸出思想火花,在百死千难中获得新生。玩易窝使其“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阳明洞使其“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这都表明龙场的环境对调整阳明当时的心态,改变其思想,促成其悟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的许多山水景观同时也受惠于阳明文化的注入和传播。修文的阳明洞,本是“天巧谢雕凿”的天然洞穴,阳明在此居住传道后,便成为众多的文人雅士景仰之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王学圣地”。黄平的飞云崖,为阳明“天下之山取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的名句称道后,原有景观更是锦上添花,声名远播。其他的阳明文化旅游景观,如仙人洞、六广河等,也莫不如此。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

    现在的国际国内环境是贵州发展旅游的大好时机。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发掘和整理阳明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实现其资源的产品化、精品化,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贵州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贵州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让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是开发的基础。阳明文化旅游的跨地域特征亦有利于带动贵州的文化旅游,树立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与周边地区的有效衔接,带来规模效益。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从文化的角度看,有利于推介贵州的历史文化,有利于人们更多地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现在的国际国内及地区环境为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提供了机会。贵阳城区和修文是阳明文化旅游景观相对集中的地方,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两地的旅游景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从总体上看,贵州的阳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阳明文化旅游圈中的绝大部分景观还处于研究、发掘、考证和宣传论证当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恢复保护为主,缺乏开发深度;融资渠道单一,开发资金短缺,多头管理,造成开发障碍;人员素质偏低,服务项目单一;局限于静态的旅游服务,缺乏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开发的基本原则应是立足创新,以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应建立“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宣传论坛,成立“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协作机构,制定“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旅游规划,建立“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创新机制,设立“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基金会,开辟贵州阳明文化旅游专线,建设以大贵阳为中心的“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

    总之,鉴于贵州阳明文化保存的现状和其分布特点,应首先选择以大贵阳(包括修文)作为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中心投资建设。这是因为贵阳城区和修文是贵州阳明文化古迹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又具有时间较早、数量较多和相对集中的特点。王阳明当年谪居贵州,主要活动地点在修文、贵阳两地,故史有“悟道于龙场(修文),传道于贵阳”之说,因而把大贵阳作为贵州阳明文化旅游的中心是以历史的客观存在为依据。大贵阳作为贵州的省城地区,是贵州的心脏,是贵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客流量大,在这里建设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如建立王阳明展览馆、心学文化博物馆、阳明文化图书馆等),可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这样,以大贵阳为中心,以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毕公路、贵新公路以及湘黔铁路和黔桂铁路为纽带,连接安顺、黔东南、铜仁和黔南,便可以构成一个近似圆形的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开发圈,从而带动全局的发展。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贵州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阳明文化旅游的中心。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贵州日报 刘倩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5-08-10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