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下的“万峰第一家”,这里颇具特色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八大碗”、民居、服饰吸引了来自中外的游客。老板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仅在3月,八音坐唱就演出了74场,按一场300元或500元不等计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正说着,游客又到了,布依族姑娘端起酒杯、唱起迎客歌,欢迎客人到来。这批来自省外的游客被称作“声音化石”的八音坐唱所吸引,不停地按动快门、用摄影机录下演出的全部过程,兴奋地和布依姑娘合影留念。一位广西游客开心地说:“到黔西南州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万峰林,还可以领略到独特的布依民族风情,聆听天籁之音的八音坐唱,无疑是一种享受。”
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中布依族人口100万,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三分之一,美丽的山水养育了这里勤劳的布依儿女,民族文化的沉淀形成了其独有的民族魅力。其中布依族的“四宝”就是熠熠生辉的瑰宝。
据黔西南州布依族学会副秘书长冯景林介绍,布依“四宝”的第一宝为“八音坐唱”。布依八音坐唱属于民族曲艺,起源于北宋时期,距今有1000年的历史,流传于南北盘江沿岸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八音由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竹笛、月琴、勒尤、刺鼓、小钗等布依族乐器组成,曲谱有10余种,最著名的有《贺喜堂》、《迎客调》、《正调》等,八音只有固定的曲谱没有固定的唱词,一般都是根据场合用布依语即兴演唱。开始时多用于布依族婚嫁、祝寿、建房、重大民族节日、迎来送往等喜庆场合演奏。全州共有28个八音坐唱表演队。第二宝是“布依戏”。“布依戏”诞生于1736年,当时是黔西南州兴义市巴结镇王姓土司家中的“族宗戏”,是祭祀活动中跳神发展起来的,很多传统剧目来自于布依族的经咒、古歌、传说等。第三宝是“小打”音乐,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现为晴隆、普安、贞丰一带,是明代朱元璋调北征南的时候带来的,几乎是纯乐曲的民族音乐,现在收集的只有31曲,主要依靠牛角胡、月琴、木叶、箫,并伴有碗、盘等。最后一宝就是“学削贯”,汉语意思是“说说唱唱”,流传于册亨、望谟一带,有情歌、山歌、民歌一类,伴奏乐器为四弦胡,曲目有“况岜沙”、“况德方”、“拉豪坡”等21个传统曲目。婚丧嫁娶时演唱。
打造布依族民族文化之乡是近几年黔西南州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让黔西南人看到了旅游发展商机。2005年,八音坐唱在“多彩贵州”一炮走红后,许多中外游客到黔西南就点名要听“八音坐唱”。旅游人数大大增加,仅万峰林一个景区,2月份以来,门票收入已经达到30万元。而在贞丰县纳孔布依寨,民族歌舞同样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去年旅游收入就达到了100多万元。今年开始,该州许多宾馆、招待所爆满,一些宾馆房间已经预订到7月份。据统计,2005年该州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82.9%,旅游收入4.1亿元,增幅达158%。
州文化局长高祥国坦言,文化给旅游注入了活力,旅游也给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该州目前提出了文艺演出业、文艺培训业、文艺娱乐业和文化旅游产品的“三业一产品”的思路,以拓展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
此外,为弘扬民族文化,黔西南州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布依族文化深入人心。还与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黔西南州赴深圳民族文化旅游宣传周演出活动”,在深圳掀起了一场黔西南旋风。
日前,在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布依八音坐唱、查白歌节、布依铜鼓十二则、布依戏等被收藏其中,国家级名录上也赫然在册。
从去年开始,该州将9个县市开发区的9所中小学作为民族文化试点学校,将传统的八音坐唱、布依族歌舞、布依戏、民族体育项目等纳入教学。部分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如万峰湖小学编制了《八音坐唱》、兴义第一小学编制了《走进黔西南》等。对于散落在民间的民族古乐和古调,该局还将派专人到基层收集整理,继续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今年,黔西南州提出了打造布依族文化的“三个一”工程,即创作一首歌、打造一台布依族歌舞晚会和创作一部关于布依文化的电视剧。目前电视剧题材正在征集中。五一黄金周期间,将上演“古乐八音”大型布依族原生态音乐歌舞剧。
相关景点:万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