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事变”
把日军赶出贵州
据长期从事二战时期“黔南事变”抗战文化研究的学者、原独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刘文禾介绍,1944年秋天,日寇大举进攻长沙、衡阳,继而攻陷桂林、柳州。接着调集部分兵力沿黔桂铁路直逼黔境,企图进攻贵阳和当时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时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独山、荔波、三都、丹寨、都匀等县城相继沦陷。日寇的暴行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12月10日全部退出省境,日军侵入西南腹地的梦想就此破灭,史称为“黔南事变”。
目前,独山县人武部已发现大量抗战遗址,如深河桥抗日遗址、城北盟军飞机场、城东洞口大爆炸遗址、城中日军炮弹炸出的大塘遗址、县城被烧七天七夜仅存的周家大院、多处万人坑遗址、上司黑石关战役遗址和麻尾拉戈兵工厂遗址等10多处。还有,随着近年来作为抗战时期“黔南事变”主要发生地的独山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散落田野深埋在地下的抗战遗物频频被发现。
修鱼塘
挖出大炮
2012年12月24日,独山县兔场镇康朗组村民潘相才在请挖掘机修建自家鱼塘时,无意间挖出一根大铁管,好像电影里看到的打仗使用的大炮,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独山县人武部和公安局的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又扩大范围继续挖掘,在第一门火炮的附近,又挖出另一门大炮,还有两个转盘和一个脚架。
据独山县人武部肖正国部长介绍,这两门大炮均是从2米多深的泥土中取出,每门大炮重约80斤,炮管长160厘米,炮口内径大约30厘米,均为旧式军用大炮,根据炮身的造型、用材、锈蚀程度,估计是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由于历史久远,大炮及底盘锈蚀严重,火炮的生产日期、厂家和型号编号等已无法确定。虽然年代久远,但大炮锈蚀并不严重,应该是用很好的材料铸造的。
还有,麻万镇者棉村村民岑燕松到自家责任田里翻犁时,犁碰到了一个硬物,迫使他停下来,只见一枚炮弹深埋在土里,随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独山县人武部专家现场仔细挖掘和搜寻,共刨出31枚“六0”炮弹和300余发步枪、机枪子弹。炮弹由引芯、弹体和尾翼三部分组成,炮弹外表已生锈,但里面的装置和结构保存完好,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初步鉴定,这些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遗留下的,也是近年来独山挖掘抗战遗物数量最多的一次。
10多处遗址
成教育基地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黔南州境内已发现150多件抗战争时期的战斗遗物,包括日军侵略贵州时遗留下的军刀、枪械、炮弹、钢盔、纪念章等,还有贵州各族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鸟枪、砍刀、长矛、飞叉等实物,这些遗物印证了日本侵华罪行,也反映了贵州各族群众反抗侵略者的不屈精神。为保护抗战文化遗产,目前,独山县将10多处抗战遗址建成军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这些珍贵的抗战遗物已移送抗日文化园保存,向社会公开展示,让后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