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普通的水族民居,大门上一块原木牌匾上篆刻了“中国水族博物馆”字样。走进院子,只见房子的墙上悬挂了用中、日、英几国文字书写的留言,大体意思都是对韦家贵的精神表示景仰和赞许。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韦家贵告诉记者,几天前,就有一个日本旅游团刚刚来过。
韦家贵因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感到深深的自豪,但一个农民又是如何萌生了以创办博物馆的方式来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念头?
韦家贵说,20年前他开始以贩卖水族文化遗产为生,马尾绣背带、绣花鞋、水书、水族工艺品,只要赚钱他都卖。他清楚地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他卖掉了一件很古老的水族马尾绣背带,得了7000块钱,这让他暗自窃喜的同时有些吃惊,因为这相当于他当时一年的收入。这也让他开始意识到,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很值钱。
随着生意做大,韦家贵手里积攒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他同时也发现,古老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好收。一个搞水族文化研究的学者告诉他,那些外地人买走的是水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记录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省文物局的专家还专门到他家,告诉他不要卖水书。
韦家贵完全相反的人生轨迹始于几年前,他开始把收购到的文化遗产做分类整理,把水族人家那宽敞的客厅当作了展厅,分门别类地陈列起藏品,一座小型的私人博物馆初具雏形。
同时他捡拾起儿时跟随父亲学习的牛角雕刻工艺,夺得了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大赛最佳制作奖和名匠奖。如今,经他雕刻的牛角工艺精品一对可以卖到数千元,除了日常的开支,还能有节余的钱让他继续收购水族文化遗产,充实他的博物馆。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两年前,一个上海客人在参观了他的水族博物馆后出价180万元,要将博物馆整体买走。韦家贵当即就拒绝了。
当记者追问他拒绝的理由时,韦家贵说,拿到180万元,的确可以进城过上很富足的生活,但离开了熟悉的土地进城,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这让他觉得内心惶惶然。而只要他还在板告村,中国水族博物馆存在一天,别人就知道那里还有一个水族文化的展示地,而他就有理由继续干自己喜欢的事——将水族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