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荔波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而一跃成为贵州旅游龙头,进入全国旅游“第一方阵”,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旅游收入年年创下新高,旅游产业已成为荔波支柱产业之一。
荔波樟江风景区于1987年县成立了旅游资源开发小组,1988年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了总体规划;1991年成立了风景管理处,承担了樟江景区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历经10多年的建设开发,现在荔波已集“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中国野生梅之乡” 等近10项“国”字号桂冠于一身。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产业的快速转型加上广泛深入的营销,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块金字招牌使全国各地的成群结队的旅游车辆潮水般涌入,争相目睹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森林王国”的风采,旅游市场几度出现“井喷”现象。2008,实现了全县旅游接待的强势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20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亿元,是1998年的20倍;从不到百名外国人进入荔波到3年接待外国人20万人次。截至今年7月底,来到荔波旅游的游客已达到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8.3亿多元。一串串的数字背后,演奏着荔波作为贵州的首个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影响力已经凸显。
现在,荔波拥有世界同一纬度惟一保存完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大(小)七孔、水春河、田园风光和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故居等17个国家级一级景点,24个二级景点,35个三级景点以及布依、水、瑶、苗等少数民族风情构成的别具特色的荔波旅游, 形成了多品种、高品位、高密集度的旅游产业格局。同时,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