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专家对40名民间艺人开班授课
鼓楼风雨桥传承人组团“深造”
昨日,贵州鼓楼风雨桥技艺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黎平县开班。来自黎平、榕江、从江等县的40余名民间鼓楼风雨桥技艺传承人和建设技艺成绩突出的民族民间艺人参加研修班学习,共同研讨鼓楼风雨桥的建筑构造和技艺传承。
据介绍,鼓楼、风雨桥是侗族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其建筑技艺是人类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被建筑界、文物古建筑界所公认。其传承方式独特,无图纸,仅用一根竹竿做的“香杆”,当作尺子,用来量柱子和木方的长度。现在,许多老木工匠人年事已高,已不能再从事木制建筑工作,加之侗族过去没有文字,技艺全凭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资料和专业学校培训新匠师,加强鼓楼风雨桥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趋势严峻。
本次研修班为期4天,以课堂授课和现场研修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家、贵州民族古建筑专家和贵州民间文艺家等12位工艺大师和鼓楼花桥艺术研究专家将重点就“鼓楼及风雨桥的传承与保护”、“鼓楼及风雨桥文化的创新和建筑工艺发展及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等进行解剖和现场指导。
而全部40位学员均来自民族村寨,是民间鼓楼风雨桥技艺传承人和建设技艺成绩突出的民族民间艺人。
研修班开班期间,学员还需完成鼓楼和风雨桥模型各一件,优秀者将列为贵州省十大鼓楼风雨桥艺术大师候选推荐人。据悉,在培训研修的基础上,专家将在学员中评审出10名“贵州十大鼓楼风雨桥技艺大师”,获得者将颁发证书。
相关链接
鼓楼和风雨桥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侗族吊脚楼和鼓楼,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风雨桥,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