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寨歌会,是以天柱县为主的侗族、苗族群众聚会玩山、唱歌、交友、恋爱的传统民族歌会,是黔湘边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四十八寨是侗族北部方言歌会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湘黔边界地区一座民族生态博物馆。
“四十八寨”是一个地域名称,分布在清水江中下游,历史上称“四大歌场”。即天柱中寨四方坡、竹林龙凤山、茶亭四乡所、湖南靖州四鼓楼。4个歌场年代最久远,场面最隆重,每年歌节集会都有几万人。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替,如今,已衍生为今天的天华山、两头坳等歌场。每个歌场每年赶一次。苗侗歌唱道:三月初一天华山,三月初三石榴界,五月初五细草坪,五月十五两头坳,六月土王赶平芒,六月十五龙凤山,七月十五赶麻阳,七月初七三门塘,七月十五阿婆坳,七月十五溪口场,七月二十赶岩湾,九月土皇十八关。
难忘的两头坳,难忘的歌会情:“美酒飘香歌声飞,四十八寨梦几回。年年种下歌师树,逢节歌星又转回。”
6月22日清早,黔湘两省边界四十八寨群众,乘车、赶路,行匆匆、急忙忙,冲着天柱县竹林乡龙塘村两头坳涌去,人们去赶一个盛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柱黔湘“四十八寨赶歌节”。
两头坳山门口的公路两旁,长长地停放着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从山头塞满了山脚!
赶歌,不能去晚了,来不及等待的群众纷纷下车往山上赶,真怕误了对歌的良辰吉日!
赶歌,大伙赶的是民族盛会。刚才,还穿着褂子、短裤的侗家汉子,匆忙从口袋里取出盛装穿了起来;刚才,还留着长辫、穿着凉衣的苗家姑娘,挽起头发,从背篓里拿出银帽、银衣、银裙穿戴起来。一时间,山路上五光十色,汇成一道弯弯曲曲的彩带,飘向两头坳歌场……
赶歌,真的是赶歌。走短短一公里路,人们不忘练歌。有的像“蝉儿”般的昂着头,放开歌喉高声地唱,有的犹如朗朗读书声,嘴里嘀嘀咕咕念个不停。
“哥弟姐妹呀你别忙,问你赶歌为哪行,此山叫做什么坳,又叫什么的歌场。”
赶歌节开赛了?往前一看,半山腰设有“拦路敬酒歌”卡,答对了可以往歌场赶;答不对,对不起,只有将美女捧来的美酒喝尽,才能放行去赶歌。难怪,山下来的人都边走边练歌。
今天,汇集四面八方赶歌群众2万多人!
11点10分,四十八声礼炮响过,欢快的鼓点敲起来,沉稳的长号吹起来,伴随现代歌《开门红》的曲子跳起来。
2013中国·天柱黔湘“四十八寨赶歌节”隆重开幕。顿时,群山沸腾,杉海涌动,欢呼阵阵,歌声如潮!来自黔湘边界100多个村寨的群众、30多对情侣、10多个团体进行对歌比赛。
两头坳歌场内外歌声四起,四十八寨的苗侗姑娘、后生、老人小孩们,围在山坳油茶树下,摆出100多个大小歌堂,用苗、侗、汉等多种语言自由自在地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