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的旅游统计报告上,记者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黔东南旅游,近年来,不仅发展速度堪称神速,更已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数据显示,“九五”期间,黔东南全州共接待游客4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8亿元。“十五”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10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65亿元。到了2006年,全州一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了615万人次,创收入47.89亿元,随后每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全州接待游客达到1400.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一百亿元。
数字飞速跃动的背后,折射了黔东南州近年来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来打造的战略思路。
“木头财政”后的经济拐点
农业弱项、工业短腿的黔东南州林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在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中,黔东南州就占8个。一段时间里,黔东南财政主要依靠森林提供,被称为“木头财政”。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停止砍伐天然林,全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5个县市实施了天然林保护,木头不能伐了,一度依赖的“木头财政”轰然倒塌。瞬间,黔东南财政收入减少几个亿,但凡以林业为主的地区都陷入极其艰难的地步,干部工资下发困难,老百姓收入急剧减少。
百姓的生计,全州经济发展的大局,迫使黔东南州进入重大战略调整时期。
回首梳理,黔东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始进入决策层视野。这里既有高山峡谷、丘陵小坝,又有喀斯特地貌、千条江河溪流,构成了看不够的山水奇观,赏不尽的自然风光。更为弥足珍贵的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33个少数民族,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将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巧妙地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并被世界旅游组织称赞为“文化大餐、山水盛宴”,旅游优势十分明显。
审视手中特有的旅游资源,黔东南州把“木头财政”后引领经济腾飞的“点睛”之处放在了旅游产业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