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和“满意在雷山”主题活动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树立以创建助推发展、提升品位、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新理念,大力推进文明县城创建活动,让广大市民在积极主动参与创建过程中享受创建成果,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抓基础设施建设升县城品位3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5亿多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实施县城品位提升工程,做到“山、水、路、灯、房”和谐自然统一,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蓝天、绿园、碧水、宁静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县城。”
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430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力争年底基本完成;实施县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改善城区交通道路状况;新建标准旅游公厕6座,增添一批环卫设施;实施县城供水改造扩建工程,满足县城扩容需要;完善供电、通信、金融等服务行业基础设施。
精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围绕“山”抓好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围绕“水”抓好4座橡胶坝建设,增加了县城灵气;围绕“路”抓好雷公山大道等街道富有苗族文化特色改造;围绕“树”实行一个树种一条街;围绕“灯”抓好夜景灯光设计安装工程,文化广场,河滨道、银饰刺绣一条街等地成为游客必去的夜间景点;围绕“房”抓苗族文化展示工程,对街道房屋按苗族吊脚楼进行改造包装。正在建设的场坝街休闲文化广场,地处县城中心区,面积8000多平方米,它对整个县城品位的提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占地180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体育活动中心、苗族银饰刺绣一条街与正在启动建设的苗族餐饮一条街、苗族博物馆相呼应,彰显苗族文化,丰富县城文化内涵,把雷山县打造成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苗族刺绣商品集散地和苗族美食城。
强民生工程建设建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工程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社会不和谐,一切都是空谈,宁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首先满足民生资金,民生工作做好了,民心就齐,民心齐了发展就快。”县委书记吴育标说。
2009年以来,雷山全力推动“十大民生工程”,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重头戏,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向民生倾斜,把部门单位帮扶支持民生工程纳入共性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民生,单位部门统筹民生,社会各界参与民生,人民群众享受民生的新格局,构筑了就业、医疗、生产、生活、住房、养老、教育等八道保障线。
就业方面,开发1500个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保障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积极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雷山信用社发放信用贷款5.58亿元支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印制《2010年农合筹资明白书》发放到每家农户,全县129242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56%。
积极构筑以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制,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参加四项保险14346人。纳入城镇居民低保金1188万元。修建占地7.5亩100个床位的县敬老院,解除了城镇、农村孤寡老人养老的后顾之忧。
“目前商品房价很贵,廉租房虽然窄一点,但价格我们承受得起,贷款压力小,住得舒心。”下岗职工李卫嫦入住新房时喜悦地说。2009年建设廉租住房185套10300平方米,解决下岗职工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10年将加大力度,建设50000平方米廉租房。
创“平安雷山”筑社会安全屏障积极实施法制宣传“五五”规划,推进法制宣传进单位、进村寨、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法律六进”活动,认真开展法律援助210人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公民权益。建立维护劳动者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和机制,强化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监控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得到正常发放。加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的维权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安定和谐。在县城设置电子监控系统,建立完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城镇、农村、复杂部位及重点单位等4个社会治安长效防范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控、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等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院落等创建活动,实现了全县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人居“五大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4%以上,实现“全省无毒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