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家商铺的老板刘太恩介绍,她的商铺已能生产近百种侗族刺绣图案。
商铺的另一角,一个男孩正在电脑上精心设计着绣花版样。他说,每一个电脑绣花版样均需要先用纸样设计,然后扫描进入电脑,再用专门的软件经设计员一针一针地设计。通常情况下,一个熟练的设计员一天能做10万针,而一个背带的图案需要设计员工作2至3天,方能完成。
刘太恩说,1995年她开始手工刺绣侗族的背带花案,15天才能绣出一个,月收入不足500元。到了2002年,她采用工艺绣花机,每个月可做6付,仍难以满足市场供应。2005年,她投入30多万元购置了电脑绣花机,把侗族的近百种刺绣图案编成程序输入电脑,绣花机根据电脑的指令,每天可生产绣花背带12付和50多种侗族花带以及侗族服饰的图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发展,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商品在热销的同时也呈现两极分化,传统手工产品因需耗费大量人力而渐趋高端市场,而低端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呼唤相应工业化的批量产品。
刘太恩生产的刺绣产品因地方特色显著,价格低廉,大部分被用作旅游小商品和日常消费品,远销广西、湖南等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