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让农民圆了安居梦,更为他们铺就了一条产业发展道路。
多民族聚居的黔东南州,丰富的民族元素是其开发乡村旅游的最大亮点,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和钟鼓楼、风雨桥等苗侗建筑物,更是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火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黔东南境内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和建筑物损毁严重,破旧残缺的房屋不仅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光芒,更成为众多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绊脚石。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使黔东南州迎来发展机遇。党委、政府果断将危改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充分尊重当地老百姓意愿的基础上,房屋设计上尽可能考虑融入民族元素,彰显苗乡侗寨的建筑风格,并配套修建了风雨桥、芦笙场等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充分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建房的积极性,也有效利用了这些村寨特有的民族资源优势,更为当地老百姓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这是把我省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旅游资本的很好例证。
巧借危改机遇将其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黔东南州走了一步好棋。随着试点村寨面貌的焕然一新,民族特色日益凸显,他们的乡村旅游之路也将走得更顺、更广,当地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