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炬在黔东南站传递的一大特色,就是圣火将穿越几个古老美丽的苗寨和侗寨。火炬传递起点所在的郞德苗寨已有数百年历史,一座座苗家木吊脚楼错落依山而建,寨脚下清清的丹江河蜿蜒流过。寨内苗民因苗女多穿长裙而被称为"长裙苗"。距郎德苗寨20公里的西江苗寨,建寨已有上千年,寨内现仍有1200多户苗家,因而被称为千户苗寨。因寨中众多的吊脚楼及苗族遗存保存完好,被称为天然民族博物馆。还有南花苗寨、季刀苗寨等,青山绿水与古老苗寨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黔东南是"歌舞海洋"。这里的人们会张嘴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侗族大歌是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合声,模仿的是自然界万物之音,没有教科书没有五线谱,却以口口相传代代相授延续至今,被称誉为"天籁之音"。苗族飞歌高亢悠扬,婉转动听。当地民族舞蹈中,反排木鼓舞粗犷奔放,丹寨锦鸡舞艳丽柔美。
会针线就会刺绣,这造就了黔东南苗族的服饰精美。通过服饰可以分辨出族群支系、已婚未婚,黔东南苗族服饰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黔东南州还是"百节之乡",全州每年的民族民间节目近400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台江姊妹节,是苗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信息,挑选终身伴侣的节日,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
黔东南州以其良好生态和原汁原味的丰富民族文化遗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胜地,并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其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构成了举世无双的原生态黔东南文化景观。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黔东南就有19项。
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62%,全州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万公顷。全州共441万多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2%,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