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锡绣堪称世界一绝,仅存于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的30余个村,从近年来在苗族锡绣核心区之一的南寨乡绕号村挖掘的古墓考证,锡绣已流传了五六百年。在当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上,专家这样评价:剑河苗族锡绣使用材料特殊,它不用传统的丝线材料和刺绣技法,而用金属材料绣制图案,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属罕见的刺绣技艺,在贵州乃至全国丰富多彩的刺绣工艺中独树一帜。
苗族锡绣的基本特征是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用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中绣成彩色的花朵。
关于锡绣的起源,传说苗族先民来到清水江两岸居住后,由于当地盛产木材,且水路运输非常便利,大家就从山上把木材砍伐下来,编成木排,沿清水江而下,到湖南洪江一带,用木材换取其他商品。当时有人发现锡与银子的颜色相似,并且不易被氧化,于是就有人把锡用于苗族的刺绣上,因锡绣制品的光泽度好,质感强,深受当地苗族人民的喜爱,锡逐渐成为这一地区苗族刺绣的一种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