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于乾隆年间,系清廷颁发给苗族土司的官印
金黔在线讯 一方在乾隆年间由清朝礼部造,颁发给苗族土司的官印最近在贵州省凯里市首次被发现。
这枚由青铜铸造的官印,重量达1.4公斤、呈四方形,圆把。印的底面由满汉两种文字构成,汉文为篆刻,内容为:“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印”,印的两侧分别刻有“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字样和此印的颁造编号,而印的背面刻的是正楷汉字:“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礼部造”。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持有人介绍,此印系上世纪80年代初凯里某单位一干部到镇远农村从事社教工作时,以数10斤粮票从当地农民手中换来的,此后辗转到现在的持有人手中,当地有关部门多年前曾将此印拓印,跟故宫内清宫档案比对,确认与留存的历史档案完全吻合。
据镇远县志办负责人黄贵武介绍,都坪为镇远北部的一个乡,现在居住的人全是汉族,而“峨异溪”的名称已弃用,但在明清的史籍中仍可查到。
历史上的都坪甚至整个镇远全境大部分为苗族的居住地,当时的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统治范围占镇远疆域的五分之一,含岑巩及石阡县一部分,是一个势力较大的苗族部落。
黄贵武说,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的消失,是在清朝咸同年间张秀眉领导的黔东南苗族大起义后,起义被镇压后,原住地的苗族或被屠杀,或被驱赶,或被强迫改民族改姓,居住在镇远一带的苗族基本上消失殆尽。
“苗王”一般是历史上苗族部落领袖的尊称,这之前的黔东南尚未发现带有其权力标志的由朝廷颁发的官印,而此“苗王印”的首次发现,印证了镇远历史上作为“苗疆古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