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行车密度拟设为13对/小时
●拟选用国家标准的b型车辆
经过为期2天的现场听取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报、实地踏勘线路,以及广泛交流和讨论,昨日下午,备受关注的《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组评估。据悉,专家组认为,《报告》内容全面,数据详实,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基本合理,工程技术方案总体可行,基本达到了《可研报告》的深度要求。
据了解,2月22日、23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1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开始对《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1号线的建设适应贵阳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和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旧城区的改造、有利于土地开发以及城市空间的拓展,将为贵阳市新一轮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基础。”专家组指出,1号线投入运营后,将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改善大气污染、对净化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悉,《可研报告》根据客流预测和线路方案,推荐初期、近期、远期的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13、20、24对/小时。而根据1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客流预测,经综合比较,选择国家标准的b型车辆,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初、近、远期采用6辆编组(4动2拖),车辆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车体,无摇枕转向架,vvvf逆变器控制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传动,计算机控制模拟制动机方案。
延伸阅读
“在1号线建设工程中,中心城区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中心城区外的局部地段则选择地上敷设方式。”记者从昨日的评估会上获悉:贵阳市轻轨1号线西起金阳新区下麦西站,南至小河区场坝村站,线路全长31.495km,其中高架及地面线6.133km,地下线25.362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4座,平均站间距1.48km,最小站间距840m;最大站间距4151m。
站点规划为:窦官—将军山—云潭路—金阳大道(绿色未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朱家湾—大寨—大关—火车北站—蛮坡—扁井—北京路—喷水池—人民广场—火车站—沙冲路—望城坡—新村—长江路—清水江路—周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