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西部欠发达资源型城市,全国人均gdp排名较靠后城市,还曾是联合国重点监控的酸雨区。但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却因其以生态文明为抓手探索城市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绿色发展”之城,贵阳向人们诠释着一种理念,一种模式。
该转的转起来
“生态优势是贵阳最为独特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金字招牌’。”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扬长避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作为贵阳市的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全市集思广益,2007年底,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了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为此,贵阳着力推进发展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积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月”旅游品牌,该市旅游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都在50%左右,去年达到57.4% 。
“贵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能耗较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较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损害了生态。显然,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