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明洪武年间,征南明军的一队人马到香纸沟一带拓荒耕耘,建房舍,造香坊、纸坊,造香纸。他们的后裔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此地因此得名“香纸沟”。
2003年7月,香纸沟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大量的沙石泥土将景区的大部分景点冲毁,许多造纸作坊被大水冲毁。在贵阳市、乌当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景区各景点相继恢复原貌迎客。有关方面筹资10多万元,在景区广场旁最新修建的一座大型造纸作坊已竣工,并免费向游客开放。
据悉,造纸工艺十分复杂,共有8个环节、72道工序,所用材料为普通的竹子,一个作坊每天可产香纸七八十斤。目前,这种造纸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