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黄金周”第一天,小型客车开始享受高速免费的优惠。但是,各种拥堵现象也令人叹为观止。京沪、沪昆高速个别路段堵得像停车场一样,一些车主干脆下车踢起了毽子、遛起了狗,而更多的人则是抱怨免了路费、增了油费、耗了时间,根本没捞到实惠。
其实,8月初交通运输部就公布了“高速免费”的政策,今年“黄金周”可能出现高速公路车流量激增的现象,应在各方预料之中。此后的一个多月间,相关部门也都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加大了执勤警力,建议大型货车避开交通高峰,力图让更多的群众走得了、走得好。但9月30日的交通信息表明,一些地方为疏导拥堵而设计的预案收效甚微。从群众的行车体验和媒体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塞车严重的路段往往集中在收费口以及靠近收费口的绕城高速等路段。所以说,“高速免费”首日运行不畅的问题并非政策失当,而是相关部门预案做得还不够细致。
收费口附近之所以拥堵,除了通过收费口需要减速慢行等因素,取卡、收卡等环节成为延缓车辆通过的重要原因。对此,交通部门的解释是,需要通过发卡统计通过车辆,必要时以关闭入口调节通行流量。但从免费第一天的通行状况可以看出,与统计车流量相比,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让车辆更快捷地进入和离开,才是更有效且更重要缓解拥堵的措施。
让更多的公路逐渐回归公益性,是民众的期待,也是政府部门逐步推动的。可以预见的是,“高速免费”政策将有望实现常态化。这就意味着,如何有效应对免费期间的车流量剧增,将成为相关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及时应变,把方案做得更周到细致。虽然免费政策让一些部门感到利益受损、徒添麻烦,但绝不能因此就消极执行,更不能“使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