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5天的走访采风,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旅游局主办,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全国省报记者“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活动圆满结束。其间,来自全国29家省级党报,深圳、大连、宁波、青岛4个对口帮扶城市的党报记者,以及《新闻战线》和《中国旅游报》记者,领略了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传承文化的发展新思路。
作为少数民族成份排名第二的省份,贵州聚居了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风俗习惯、以及绚丽的民族服饰。7月1日晚在贵阳大剧院上演的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把贵州各民族的独有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天籁般的苗族飞歌、神秘的傩面舞、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布依族山羊舞、岜沙苗族生一个孩子就种下一棵树的生命故事,无不震撼观者心灵。《多彩贵州风》俨然已成为外地游客乃至本省人了解贵州的一道文化大餐,来贵州实在不可不看。
而随着商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深入,如何保存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成为贵州省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头等大事。对此,贵州旅游局副局长李三旗提供了贵州发展旅游的两点思路:一是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以旅游促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对母文化的自信。他举例说,90年代的经济发展曾导致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年外出打工,而这些年的旅游发展却催生了返乡潮,因为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在家乡唱歌更能挣钱。其次是有意识地加强文化传承,培养一批少数民族的文化大师,让他们享受国家补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并培养新人;另外还采用了“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请各地的祭师进入课堂,教育学生。李三旗说,把原生态的文化卖出去,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收入,还是为了文化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