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旅游合作组织、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办的2009中国文化休闲旅游高峰论坛,
2009中国文化休闲旅游高峰论坛的主题为:旅游与文化?生态与环境的融合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论坛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在金融危机状况下的低效率运行,由旅游业下滑到上升势态下的对策、前瞻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专家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从起步到发展,从建设到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中国旅游业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强劲发展势态。我国旅游业的强劲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经过几次根本性调整,旅游产业已经代替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市经济发育较为成熟的产业之一。论坛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保护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为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引导人们科学消费,不断适应国际国内气候变化的新特征,打下了坚实而有效的高速发展基础。
专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投资与内需的拉动,中国旅游产业伴随着经济全面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强劲增势。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现代特色旅游等休闲旅游方式,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取得了重大成果。2006年以来,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地的。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将取代西班牙跃居世界第二,2020年有望超越法国跃升为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资源国。专家们还指出,目前的中国旅游业,已经从20年前的运行初始启蒙期开始,向着目前的高速发展跨越期转变,并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这种发展趋势显示,不断递增的中国旅游收入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值产业链。
论坛会上有关学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专家还强调,中国的旅游业增效发展,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对于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论坛会上,海南省三亚市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称号;黑龙江省穆棱市、湖北省大冶市、湖北省鄂州市荣获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称号;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黑龙江省横道河镇荣获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镇的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浙江省长兴县、湖南省炎陵县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县称号;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区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区称号;江苏省凤凰镇、广东省派潭镇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镇称号;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省洛阳龙潭大峡谷、贵州省荔波联山湾等景区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十大品牌景区称号。
论坛由北京风尚汇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海南省三亚市、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区、浙江省丹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浙江省长兴县、黑龙江省穆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等单位介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