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群体为何成为旅游市场矛盾聚积的"火药桶"?日前在贵阳举行的全国首届导游论坛中暴露出种种行业背后的"潜规则"显示,正是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一步步把导游和旅游产业逼上了进退两难的"火山口"。
导游:"文化大使"还是"宰客专家"?
"文化大使""城市名片",这曾是对导游这一职业的美好评价。可如今,或许没有几个消费者心目中的导游形象会与这些词汇联系起来,取而代之的却是出行前心存偏见、行程中斗智斗勇、回来后抱怨不满。
作为一名旅游业界高管,中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游总部副总经理张陵捷对旅游市场现状深感忧虑。他说,作为旅游活动的协调者和信息传递者,导游与塑造旅游目的地和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息息相关,可如今导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却大打折扣。很多游客认为导游都是导购,唯一目的就是从游客身上多揩油。
许多事实证明,目前导游行业的确出现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行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及一些"黑导游""野导游"扰乱市场更加剧了这种矛盾。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王昆欣说,近几年旅游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导游职业的社会评价度却在急剧下降。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导游是门槛不高、收入颇丰、潇洒风光的职业,因此不断出现导游资格证报考热潮。但另一方面,业内导游却自嘲这是一个"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跳(槽)得比猴快、被宰得比羊还惨"的职业。目前我国持有资格证的导游员有53.85万人,其中执业导游员38万多人,但80%的从业者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令人忧虑的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80%。导游行业日益暴露出学历低、技能差等问题,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都在下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很低。
"零工资+买团费",谁把导游逼上绝境
今年4月初,一名吉林某旅行社的导游在云南丽江带团时,因与人发生争执挥刀砍人事件令人震惊。可是,在这起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暴露出导游行业已不容回避的巨大压力与尖锐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这名导游的极端行为与其面临的生存压力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