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21个黄金周落幕,内地再掀对“黄金周”的存废争议。香港《文汇报》报道,从“黄金周”实施9年来持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见,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当国人的休假日高度集中到同一时段,旅游景点和相关公共设施的“超负荷”以及随之衍生的连串问题也开始凸显,社会上改革“黄金周”的呼声日高。 报道称,国家旅游局官员透露,现行的休假制度势将调整,有关部门的新休假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只待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始料不及。据统计,7天内,全国的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七年后的2006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已达到7832万人次,旅游收入368亿元。从“黄金周”飞速攀升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假日经济”不仅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观念的一次新变革。
拉动内需 旅游收入急增
报道称,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消费时尚的引导下,“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今年“十一”开始后,北京故宫连续4天接待量超过最大容量,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景区的接待量纷纷告“挤”。为了规避每个黄金周必现的游客“井喷”情况,四川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今年“十一”不得不痛下“猛药”,首次实行游客限